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凡人和我国著名佛学大师喜饶嘉措之间的对话。凡人问大师:“大师,佛教说人有轮回,怎么才能让人相信呢?”大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今天的你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吗?”答曰:“不能。”再问:“那你相信明天会有太阳吗?”凡人笑答:“我明白了!”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无需考证,我们只需知道它讲出了一个先信而后见的道理,只需知道它所暗示的,只有相信明天的美好才能在今天选择努力前行的道理。相信很多人都会毫无保留地有感于其中所饱含的正能量。
可这则故事能够成立却有一个大家都没有注意过的前提,那就是:在常理之中能够确定明天太阳的真实存在。只有这样才会有人相信明天还会有太阳。试想如果大师问的不是是否相信明天有太阳,而是是否相信100亿年以后会有太阳的话,凡人会如何回答呢?如果是我,我可能会沉默,因为可怜的我大概地知道太阳的寿命可能也就只剩下50亿年。所以,怎能让我去相信100亿年后会有太阳呢?
这个平台也是同样如此,不过这里的太阳不是那团炙热的气体,而是能够赚钱的希望。
我并没有赶上这个平台的孕育过程,却在第一期产品上线之前加入了公司,因此说我是看着这个平台成长的也不为过。我清楚地知道,这个平台确实曾经有过让人相信明天会有太阳的时候,在那个时候群情高涨。不过可惜,才2个多月的时间,平台的天色就逐渐暗淡下来,产品价格持续暴跌、交投日趋清淡、会员频频质疑。简直就是一番末日景象。
为了获得喘息之机,老板们打出了“救市”的组合拳。可这种既没有诚意又自以为是的救市行动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交易形势愈加惨淡:从救市之初的每天寥寥数笔,到了只有挂单出售而无人主动买入,再到了最后连挂单出售的人都懒了。因为,没有人相信能够卖得出去,也没有人相信明天会有太阳。也是在此时,会员不再像之前那么鸹噪了,群里失去了喧嚣,剩下的只是安静。
应该说,所有的贪心都被现实狠狠地抽了记响亮的耳光,无论是会员的还是老板的;所有的人都被现实教训得哑口无言,无论是老板还是会员。
这个时候的大家好像都在等待,等待什么?赚钱的希望还是睡梦中的那根救命的稻草?我不知道。我猜大家是在等待资金封闭期满的那个时刻吧。
所谓的资金封闭期,是说会员入金之后其本金不得提走的时间范围。按照公司自己的规定,这个期限为在入金之日起的6个月,到了期连本带利都可以拿走,而在这个期间内,会员只能提走利润,却不能计提本金。这个规定大家都知道,所以也许都在等待那一天。
可问题是会员的钱真能提出来吗?就算能提出来,那么提走的是余额还是总权益?是现金还是实物?如果是现金,连工资都拖欠的公司,会有钱给吗?如果是实物,谁要那么多的农副产品干嘛?就算找到人收购,收购的人会愿意同样支付那么昂贵的价格吗?
这些问题通通不好回答,这个平台已经变成了一盘残局。
这盘残局到底应该怎么收拾?这是对老板们智慧的考验。当然,这个智慧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智慧,而不是他们自以为有的那种小聪明。
其实,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让会员相信明天不会没有太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让会员至少能够感受到本金的安全,当提现日期到来时可以拿走本金。可这个问题的问题在于老板们的一毛不拔和贪大包天;问题在于,他们根本不理解让利是盈利的前提,根本不理解“舍”与“得”的关系,而这只是老祖宗留下的关于经商之道最起码的智慧。
如果老板们舍不得救盘,那就只能推动公司转型了。当然还得是农业方向,这是国家政策的风口。不过,如果是往农业科技方向投入,恐怕他们没有这个耐心,更没有这个实力。所以,依托趣味庄园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高端农副产品品牌,开发出一系列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通过专业运营和品牌建设,来提升品牌价值,将会员权益转化成对应的持股比例,将其权益兑现从炒作获利变成股权分红。这样或可缓解平台停转的尴尬,或可打开一个全新的空间。前一部分来自于个人思考,后一部分则是另一位很好的老总提出的设想。
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如何执行,还需要进一步地详细研究和论证,但的确是一种可以让这家公司走向正规的方法。只不过,在进行对接时,仍然需要现在的老板们回吐之前的利润,因为没有人会愿意无偿接盘。
从这个角度看,残局仍然是那个残局,明天会不会有太阳也依旧值得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