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描述了一个假想的实验,帮助我们区分和分辨幸福以及纵欲带来的快乐。
想象有一部机器,可以让我们产生“实现世界和平或者爱人并被人爱”的感受,或者任何我们期待的快感。
这部机器可以让我们感觉到真实的爱,而且我们完全不会察觉到这是机器的作用。如果一辈子都使用这部机器,我们会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
大部分人不会选择机器,因为我们所关心的并不只是我们内在的感受。很少有人认为只有自己的感受才重要,除了想要体验快乐外,人们还希望周围环境与自己的感受是一致的,所以幸福绝不仅仅是愉悦的情绪体验。
幸福不只是快感,我们需要这种愉悦感的来源是有意义的。我们要证实自己的行为确实能够改变世界,而不只是主观感受而已。
在没有情感或感受的情况下,我们就会像机器人一样麻木。
人类和动物的区别,人类是有灵性的。灵性被称为“真切地感受到事情的意义”。动物无法过有灵性的生活,其行为的意义只限于追求满足感和逃避痛苦。
当想到有意义的生活时,我们经常谈到目标,却忽略了目标感其实比设定目标更重要。当然,有目标或者实现目标不能保证我们必然感受到生存的意义。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让我们从内心感到有意义的目标
我们设置不同的目标,比如取得好成绩,买大房子,但当这一切实现后,我们仍然可能感到空虚。要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它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望而设定。
当我们有这种目标感时,那种感觉就像是听到了“真我的呼唤”,它也被称为使命感。就像萧伯纳说的“这才是生命的喜悦,那种为了源自真我的目标而奋斗的感觉”。
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事情里找到意义。“真我的呼唤”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创业、做义工、抚养子女、行医、甚至制作家具。
重要的是,我们选择目标是必须确保它符合我们自身的价值观以及爱好,而不是为了迎合外界的期望。一个在工作中找到意义的与快乐的投资家,一个出于正确动机的人,绝对比一个心不在焉之人的人生要高尚和有意义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