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把钱花在哪些不必要的地方了?
继续说《贫穷的本质》这本书。
上次我们说道人们普遍认为穷人就是吃不饱饭,他们吃不饱饭所以才处处处于劣势。但是数据显示,他们的钱并没有都花在吃饭上,也就是说如果有饥饿还存在他们身上,也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如果他们没有把大部分钱花在食物上,那他们的钱都去哪了呢。去的第一个地方——我会形容这地方是“人性的弱点”——满足虚荣心。
大量记录显示,发展中国家的穷人会花很多钱来置办婚礼、嫁妆、洗礼等。在南非,人们会为死去的老人举办隆重的、要花去死者一生积蓄的葬礼。如果一个家庭失去了一个劳动力的话,他们将会花掉家庭40%的年收入来为其举办葬礼。
很多贫穷的家庭也会有电视机,DVD播放机,移动电话等,即使他们已经饭都吃不饱了。当研究人员问他们如果吃不饱的话为什么还买这些东西,其中一个人回答说:“哦,电视比事物更重要。”在摩洛哥那个村子待了一阵之后,研究人员马上就明白了那个人为什么会那么选择,因为村子里的生活十分乏味,没有什么娱乐的地方,当然也没有多少活可以干,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更想让自己的生活少一些乏味。这可以是电视机,可以是一些味道好又贵的东西。
奥威尔在《通向威根码头之路》描写到:他们不会迁怒于自己的命运,而是通过降低标准来增强自己的忍耐力。然而,他们却不一定因此而专注必需品,也不一定会排斥奢侈品。因此,在长达10年的极度沮丧期内,所有连接奢侈品的消费都有所提高。
那是不是穷人在购买东西的时候更草率呢?因为没有思考好,所以买了很多并不必需的东西,即使在自己吃不饱饭的前提下?
不,并不是。他们并不是头脑一热才买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选择。上边提到电视比食物更重要的村民,花了几个月攒钱才买的电视。印度母亲会提前10年或更长的时间为自己几岁的女儿准备婚礼。其实我觉得这样的方式才更“可怕”,按照自己以为对的方式去做选择,而看不到自己选择的弊端,这么大的认知漏洞可不是轻易就可以填补的。
“我们眼中穷人世界,常常是一片失去机遇的土地。我们会好奇,为什么他们不把买那些东西的钱攒下来,将钱投入到真正能使他们过得更好的地方?然而,穷人会更加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遇,怀疑其生活产生任何根本改变的可能性。他们的行为常常反映出这样一种想法,即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要花很长的时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只关注当前,尽可能把日子过得愉快,在必要的场合参加庆祝活动。”
我们常常说要活在当下,很多书籍也在宣传这样的理念,很多人因此也用这个流行的概念麻痹自己。他们却没有去思考:什么是活在当下?怎么样才是活在当下?这个当下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这个活在当下的周期是多长?什么情况必须活在当下?什么情况必须活在未来?
我猜想也许最初提出这个概念的人是让我们不要过度地焦虑于未来,不要不断后悔过去,而是踏踏实实走好现在的路。而不是让人什么都不看,就低头关注现在,一味的享受当下不管未来。一味的活在当下,局限在当下,丝毫不顾将来,那就是短视。这样活下去,也就没什么未来!
很赞同李笑来说的一段话:“活在当下”就是被永恒地困住,“活在过去”那就相当于被永恒地困在更差的地方。所以,即便是挣扎也要活在未来,哪怕“部分活在未来”。
这样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就反应了人们投资方式的差异。投资不仅仅是买个股票基金什么的,我们平时把钱花在什么地方也是一种投资的体现。
我想,今天把钱花在哪,未来就是什么样。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