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寻摸”到的宝贝
作者:苏墩儿
2024年十一回老家,终于凑齐了“高中时代下馍神菜套装”。
10月2日上午,俺回到开封县老家,下午就给俺利伟老表打微信视频电话,问:“弟儿,你家今年做辣椒酱没有?”“没做!恁小姨有空做,你给她打个电话,让她提前泡黄豆,你来时拿些辣椒,让她现炸辣椒酱,不就妥了?”
挂断电话,俺又给俺小姨打微信视频电话,问:“小姨,今年你家做豆酱没有?”“做了,你有空来拿吧。”小姨高兴地答道。
10月3日中午,我正准备做饭,收到利伟弟儿微信语音留言:“哥,恁小姨把豆泡好了,辣椒不够,正准备炸辣椒酱,你拿的辣椒嘞?”听后,我赶紧回微信电话,说下午就拿着家里的辣椒过去。
下午四点许,俺骑着电驴带着俺爹来到庞庄东北角地块,俺小姨、利伟弟儿、双丽妹、梦雪侄女、梦辉侄子等正在地里种蒜。爷俩下车,寒暄后,帮着种了一会儿蒜。我帮忙镂地,刚干半个小时左右,俺舅家海涛弟儿也来帮忙。快种完时,俺小姨的女儿盼盼妹和林恩弟儿带着孩子也来帮忙种蒜。
6点许,一大班儿(开封县方言,一大家人的意思)一起回到俺小姨家。去年俺小姨送俺的豆酱用玻璃瓶装着,今年俺又把瓶带过来“寻摸”辣椒酱。刚到家,俺小姨就来到厨房,喊我装辣椒酱,装了三四斤。之后,又把剩下的全部黄豆酱,二三斤,全部装到塑料瓶里,让我带走。
客官,你可能会问:“走亲戚,开汽车不行吗?”苏墩儿慢慢给你道来:“我好久没有和几个弟弟喝酒了,开电驴走亲戚,一见面就等于向他们发出了明确的、强烈的信号——今儿个我要好好喝酒。”
俺哥就在庞庄隔壁村做活,等不到我通知,利肖弟儿早通知他了。这一晚,哥五个、爷六个凑在一起,喝酒吃菜喷空儿,好不快活。
10月5日,中午在家做饭时,我对老爹说:“bai,你吃过午饭,到街坊家买点儿芥疙瘩咸菜,两三斤就行,我带到郑州吃几顿。在郑州,不仅卖得贵,还不好买到。”
10月5日下午,俺去俺三叔家“寻摸”豆酱,俺爹去街坊家,买回两三斤芥疙瘩咸菜。
至此,俺“高中时代下馍神菜套装”——豆酱、辣椒酱、芥疙瘩咸菜全部凑齐。
1994—1998年,俺和同学在陈留镇四中读高中。学校每半个月放假两天,这时我们大都回家带生活费。为了节省钱,也为了改改菜味,我们的父母亲人通常用很多油炸豆酱、辣椒酱、炒芥疙瘩丝,让我们带到四中吃。周日下午,一瓶瓶炸豆酱,一瓶瓶辣椒酱,一罐罐、一袋袋炒芥疙瘩丝,饱含父母亲人的期望、爱意,一起陪我们回到学校。
这些下馍神菜安静一会儿,一层一二厘米厚的油浮到瓶子上部,一层约一两厘米厚的油蛰(开封县方言,沉的意思)到罐、袋底部。
吃饭时,大家分别买来馒、菜,打来水,三五成群或蹲或站在一起,分享各家的下馒神菜——炸豆酱、辣椒酱、炒芥疙瘩丝。
“嗯!恁妈做的豆酱放了辣椒、花生,又香又辣,真好吃!”
“嗯!恁妈做的辣椒酱真够味,辣死我啦!”
“嗯,恁妈炒的芥疙瘩丝真不赖,咸香筋道!”
“咦!恁妈真会想点儿,把肉粒炒到了辣椒酱里!”
“咦!恁家的豆酱可能放盐少了,有些酸。”
……
对于有这样经历的我们来说,豆酱,辣椒酱,芥疙瘩咸菜,已经超越了饭菜的范畴。想到这些下馍神菜,我们有时会想起当年上高中时虽苦犹乐的学习生活,想起为我们操劳的父母亲人……
10月6日早上,煮了南瓜小米粥,给媳妇买了一个包子,给朵朵、壮壮买了酱香饼。我的早饭,两个馒头,炒芥疙瘩丝,一碗粥,简单却充实自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