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王
2018年1月2日
很多人说自己的学习力太差了,很多书读不下去,读不懂;还有一些人,读了很多书,依然懵懂无知,比如曾经的各类考霸,他们考试非常厉害,可一旦来到生活中,工作中,他们就显出各种不适来,究其原因,在于这类人没有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我也是其中之一。
曾经我以为已经是千里马,不是我不努力,不是我没能力,只是我运气不够好,脑袋不够灵活,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能一飞冲天,年薪百万、创业之神,那都不是梦。直到成了两个孩子的妈,直到老领导给了一个重返职场的机会。我才意识到,我没有自己想象的优秀,我,原来,只是一个普通人。
当我在时隔七年再次走上法庭时,我居然没有多少进步,我依然紧张到不知如何表达,个别论点在司法实践中根本不被认可。
当我和领导讨论案情、讨论各种事件的处理方式时,我明确意识到了自己的差距。我在这么多年的不求甚解中荒废了自己。
不求甚解是什么?
初开始读书时,读不懂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读不懂的时候怎么办,老师、家长、有经验的师兄师姐都会告诉你:先读过去,放一放,说不定再看了其他的,就融会贯通一并理解了。用古人的话说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用鸡汤文则是放过自己,放书一条生路。但真的能有其义自见的一天吗?
读不懂的原因在哪里,如果一个概念没有学懂,把这本书再读一百遍,也还是不懂。当我们用不求甚解安慰自己,告诉自己随着时间的增长会懂的,就解了。那么时间会告诉我们,当年不求甚解的部分,当年没读懂的部分,依然是不懂。
有一类知识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自然而然会懂的,比如明白人生只有靠自己,比如分离和爱是人生的主题,比如那些偶尔的灵光一闪。但是我们的专业知识,我们的能力的根基,是不可能依靠这种不求甚解的灵光来获得的。
当一本书没有读懂时,我们应该再去找更多的书,更多的不同解释,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去理解,去真正的学习,去提高的自己的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