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202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这是《感动中国》给杨老的颁奖词:“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走向末来。”许多人对杨老的印象,可能只是他之前加入过美国国籍,还有他娶了一个年轻的夫人,但对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荣誉,选择了视而不见。
很多人质疑他学成后为什么不归国。当时的情况是,中国为了避免“落后就要挨打”,急需一大批应用科学家来推动中国科技的发展,所以当年选择归国的科学家们,大多都是应用科学家,比如钱学森和邓稼先,他们回国是可以大展身手并快速变现的;但是杨老是理论性科学人才,在国家经济落后、“一穷二白”的状况下,如果杨老选择回国,不仅会分掉其他科学家的科研经费,可能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学者也不会是他和李政道。
同样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的丁肇中先生曾说过:“提到20世纪的物理学的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对论(爱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学(狄拉克),三是规范场(杨振宁)。”那么杨老对中国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01、杨老在物理学界的贡献是科学宝库中非常璀璨的一个明珠
杨老是最大的物理科学家之一,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杨-Mills规范场理论,虽然这个理论没有得到诺贝尔奖,但却是杨老的最高成就;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第二年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
02、杨老是中美交流的桥梁
其实在1945年出国前,父亲杨武之就曾叮嘱过他:“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虽然杨老在美国学成后,并没有毅然的选择回国,当然这个选择是他权衡利弊后所做出来的决定。但在1971年,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后,杨老就选择回到中国访问,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接见,和他们多次研讨中国教育和科技上的问题,他可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1977年,他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促进中美关系。他以自己的方式慢慢的亲近中国, 对推动当今中美科技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3、杨老是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在归国前,杨老就在纽约成立了“与中国教育交流委员会”,资助了数百名中国学者去美国深造;受清华大学的邀请,帮助其建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回国后他亲自的给清华大学的大一新生讲课,并把自己在美国的房产捐给清华,先后为清华高研院累计筹措资金1亿多元,为吸引中国顶尖科技人才倾尽全力。
回看百岁老人杨老对中国所做的贡献,我们就会明白,杨老的爱国,是爱到骨子里的,而且是一贯的,永远不变的;在这也祝杨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