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随笔
十几年前一位朋友说,中国的城市是有颜色的,北京是国红色的,上海是五花十色的,厦门是帆白色的,威海是翠绿色的,青岛是浅蓝色的。
在我看来中国的城市更像不同年龄段的人。深圳是将要成为男人的大男孩,北京是年青力壮、有勇有谋的中年男子,南京是有了一些人生阅历的成熟男人,西安是有深厚底蕴与内涵的中年后男人,洛阳、开封是带了岁月沧桑的老人。厦门是情窦初开的花季少女,青岛是刚刚脱离了青涩的阳光女孩,大连是成熟了的女子,杭州是婚后七八年的女人,上海是有了些岁月印痕却风韵犹存的女人。
初来青岛的时候总是联想到济南,后来是大连,现在又想起了另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青岛和厦门都是著名的旅游城市,风景自然秀美。李白就曾写过“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的句子,邱处机也写过“三围大海一平田,下镇金鳌上接天。日夜潮头风辊雪,彩云深处有飞仙”。这当然都是写青岛的。写厦门的也不少如“五老峰有大海的回响,日光岩有如鼓的浪声”,“满树繁花、一街灯火、四海长风”,“百样仙姿、千般奇景、万种柔情”。
厦门也没有多史文化遗产。在这方面,它远不如它的两个近邻泉州和漳州。她也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厦门成为对外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让出五个新口岸来开放,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而是使贸易逐步由广州移到上海” (马克思语)。建国后,打开了一百年的大门重新关闭。通商口岸变成了海防前线,连天炮火取代了过往帆墙。改革开放后,海防前线又变成了经济特区。这些戏剧性的变化,使厦门声誉鹊起,也给厦门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厦门是以岛为市的城市。美丽小岛厦门,是祖国母亲的娇女。 厦门位于我国东南海域,是一个三面大陆环抱、一汛碧波荡漾的海湾中的小岛。她很像我们祖国母亲的一个美丽而娇嗲的小女儿,一面偎依在妈妈的怀抱里,一面伸出两只小脚丫去戏水。这里阳光灿烂,海浪迷人,好花常开,好景常在。到处飞红流翠、燕舞莺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厦门人整个地就是生活在一个大花园和大公园里,至少鼓浪屿必须整岛地看作一个花园或一个公园。如果说大连看广场,青岛看山头(太平山、观象山、楼山、嘉定山、贮水山、信号山),厦门就是看花园了。
厦门的自然风光无疑是美丽的。但厦门之所以美丽可人,恐怕还在于她很小、很安静、很清洁、很温馨。旧城小巧,新区精致,有着南方沿海城市特色的街道和建筑,都收拾得非常干净漂亮。地方就那么大,上哪儿都不远,商店什么的安排得都很紧凑,没有北方某些大城市难免的“大而无当”,办起事情来也就方便。
走在厦门岛上,你会惊异其洁净;深入厦门生活,你又会惊异其文明。的确,厦门不但美丽而且洁净,不但洁净而且文明。它的街道是洁净的,看不到果皮纸屑;它的空气是洁净的,闻不到废气粉尘;它的声音是洁净的,听不到噪音喧嚣,也少有污言秽语。有人发现在厦门几天住下来,竟发现衬衫的领子依然干干净净,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在青岛听当地人说,二十年前一星期不用擦皮鞋,我半信半疑。我说在我老家在户外半天也用不了。
茶是中国人的爱物,中国人少有不爱喝茶的,厦门、成都几个地方是把喝茶当作一件事来做的。厦门人更爱在家里泡茶。成都人爱泡茶馆,是出了名的,也是许多人羡慕成都人慢生活的原因之一。
包括厦门人在内的闽南人,原本是我在《南与北》里说的南宋初期“衣冠南渡”,从中原迁入闽南的。所以,直到现在,闽南话中还保留了不少中原古音(比如爷爷=嗯公,没=眸, 是=西,绿=列 )。网上有不同朝代的中原古音读法,听起来很象我们听不懂的南方话,不知专家们是怎么翻译出来的。想了解我们的祖先是怎么说话(当然是官方语言)的可以去听听。
江南
2015年11月6日
写于青崖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