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微信公众号记录,首发文章是在3月30日,从3月到7月,共发布了95篇文章,基本做到了每天一篇。
7.23事件后,近两个月一直在调养,现在已经基本恢复过来,又开始写一些,加上前几天写的5篇,已经突破100篇,不知不觉间,又向目标前进了一步。
我一直不大喜欢给自己照相,不是对自己的相貌没有信心,我也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么”确实是对照相太没有感觉,倒是很喜欢给别人拍照。
可现在,我经常喜欢时不时地拍个照,甚至将微博、微信的头像,都换成了自己的近照。
大家都说,我变了,变得有点自恋,也多了些文艺。
因为我终于明白,不管是拍景区的到此一游照,还是各种聚会的集体照,其实大家为了追求一种仪式感,是在留下一些自己活动的痕迹,表明自己曾经来过,和这些人是好朋友,或有过一面之缘。
这也就不难理解,两个人结婚为什么要领结婚证,拍结婚照,举行婚礼,这些都是仪式感。这些活动加强两个人在一起观念,使新人们意识到与另一半真正成为夫妻,从此以后,比翼双飞。双方父母,在婚礼过后,成了儿女亲家,一荣俱荣。
在这100篇之际,总想写点什么,里程碑总结,也是一种仪式感,而且,我一直认为写作是留下痕迹的最好方式。
以前,写文章对于我来说是一件特别容易,也特别享受的事。
后来,随着经历的事情多了,对人性的感受越来越深刻,思想也越来越尖锐。把所经历的、所感受的和所思考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发布,是一件非常不情愿做的事,主要有两方面的疑虑:若是好的,事后也觉得没有什么好说的,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就是了;若是不好的,再抽出来过写成文章,就是往伤口上再撒把盐,何必再去重温那些痛苦、重揭那些伤疤?
任何一个人,不管内心如何强大,心里总是有一块最脆弱的地方,它很有可能稍受外力就会碎,这就是一些看似积极乐观的人,在受到击打或重大变故后,更容易一蹶不振的原因。
而写文章,必然会深入自己内心深处,不可避免地触碰最脆弱的部分。
现在,终于也想通了,正是由于这些碰撞和解剖,才能使自己的内心不断强大——能够享用最好的,也能够承受最坏的。
写文章和其它很多事情一样,需要感觉,这个感觉更需要慢慢养,越养越活,活了才能妙手偶得。我以前的那些想法,其实是在逃避,生活中本来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写,读过的书,遇到的人,走过的路,哪怕是将每天的经历用流水账记录下来,也算是对人生轨迹的刻画!若干年后,翻开一看,原来我也曾经有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
江河再大,也是由一滴滴的水组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以前对自己的文章要求太高,总认为应写出词藻华丽、逻辑完美的美文,现在看来,那真是最大的误区,辞藻只是外在,正如人的衣服一样,只能吸引人,可真正打动人的只能是内在,即这个人的思想和灵魂,完美的文章应该是作者感悟和思想的绽放。前几天写的一篇文章,被推到了简书首页,那篇排版等方面真的很一般,看来还是要内容取胜,当然如果有好的形式,效果会更好。
对我来说,通过记录自己的点滴,如果让他人读了能有一点感触,一点收获,哪怕开怀大笑或高兴一下,也是很有意义的,并非要语不惊人死不休,我又不是处女座。
有趣活泼些,简洁流畅些,思考深刻些,将是我这一时期的文风。以前看的书不可谓不多,但是写下来的真的太少,平时也有一些思考,但都没有什么深度、广度和高度。写的过程,也驱动自己去阅读,去汲取,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去做深度的思考,同时,不断拓展自己知识的宽度。
和很多人一样,我没有参加过任何写作课,也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写文章完全是内心的驱动,自动自发,只是每天写一点点,慢慢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从来没有想过找捷径,因为我一直认为,走得慢,才能走得远。
写文章,还是我经常说的那句话:放开写,不停手。
昨晚和小伙伴们聊天,我们讨论的最多的就是计划及执行的问题。计划当然要有,但也可以不断地去调整。我们的目的就是将事情做成,一切都是为了这一目标而展开,环境变化太快,不可能等到万事具备的时候,才卷起袖子说:我现在要大干一番。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们也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把一件事情做成的最好方式,就是先定目标,再去找资源,将一部分事情先做起来,动起来才有感觉,边做边看,边做边调整,不断地去迭代和深挖,最后达成目标。
将一部分事情先做起来,这对于完成复杂的事情,同样适用。
总之,用业余时间,坚持写下去。既然现在已经埋下了种子,就再用心去浇水、施肥、除虫、拔草,能不能长成大树,唯有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