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渡渡鸟妈妈,如果要总结,我会用幸福和感动。
昨天晚上临睡前我才跟娃提起:明天妈妈要带你去见渡渡鸟妈妈,她是一个很爱笑的妈妈,是很会讲故事的妈妈,是很喜欢小朋友的妈妈,你也会喜欢她的。两岁的娃躺在我的肚子上,念着——肚~肚~鸟。
今天早上一醒来,我提到渡渡鸟,她就记得要去听渡渡鸟妈妈讲故事。从家里赶到虹桥火车站那边,我们已经迟到午餐快一个小时了,走进包间,所有的人都在等我们娘俩。落座后,娃就开始淡定专注愉快地吃,有会儿大家安静下来,大大说都听见娃在咔嚓咔嚓咬青菜的声音。特别是哥哥,眼睛就没离开过娃,说她跟宁宁小时候太像了,那种深情好让人感动。
大大不止一次地夸:这孩子特别好,淡定自若,这么多人的场面,我自专心享受美食。
甚至还提出:这娃给我吧,安娜你再生一个。我点头——好啊好啊!我知道老大爱天底下每个孩子的心是一样的,她会用心底里
满满的爱,但又会根据不同的孩子有爱他不同的方式。
也由此想,从此以后在我烦躁、强势、控制欲升高的时候,多想想大大的话:就当这个孩子是我寄养在你家的,请你像对待客人一样,对TA多一些耐心和担待,渡渡鸟妈妈会很感谢很感谢你的。
下午两点的分享,老大只在休息室的椅子上打了个盹。在静夜思主开场主持,大大在旁边候场时,一位刚刚进来的妈妈走过去紧紧抱住大大,眼泪就流了下来。大概是有很多的委屈,有很多的话想说,大大什么也没说只是紧紧抱着她,看到这个画面我都忍不住抹泪了。
分享会主要三个部分:大大介绍《妈妈是什么》,提炼出做妈妈的多个层次;现场互动问答;签名合影。
大大说做妈妈就是要不断更新迭代自己,从保姆妈妈、玩伴妈妈,到朋友妈妈、“合一”妈妈。哥哥已经读大学了,和妈妈的关系依然非常亲密(妈妈亲切地叫一米八多的儿子“宝宝”,哥哥则泰然自若答着“哎”),母子之间有深切的发自肺腑的关心(且看到是哥哥在照顾妈妈更多了,提醒妈妈多吃青菜,给妈妈时不时递上水),有相互打趣不被外人所知的“把柄”,有从心出发的坦诚交流,有手挽手诉说日常。这样的亲子关系肯定是让人羡慕的,妈妈和长大的孩子绝不应该只是“血缘最深的亲戚关系”,就像大大说:“我才不要只做他女人的婆婆,我是他的妈妈,从他出生那一刻起,到最后不在这个世界上了,我的精神也会在他身上传承,给他无限能量,帮助他一起完成很多事情。”
现场有朋友提出:三岁半的孩子答应好的事情,总是做不到。比如在家答应来听分享要保持安静,到了现场却完全忘记了,类似情况也会发生在去图书馆时。渡渡鸟妈妈答:你自己答应别人的事都逐一做到了吗?我是一个四十岁的成人,回想在我二十多岁时,有很多当时答应朋友以为做得到最后却没有帮到的事情,大概占了70%。所以孩子还小,对她的要求不要太高。在她答应你的那个当下请你领情,在做不到的时候请你接纳。
除了开场那次,后面又几次落泪,特别是签名环节,有一位妈妈抱着老大久久不愿放开,静夜思转过头跟我说好感动,我眼眶中含着的泪的再也留不住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跟渡渡鸟的故事,也有自己的妈妈故事。渡渡鸟告诉道,也告诉我们术——通过写作输入来改变原来的思维模式,提高自身系统升级,以达到随着孩子成长而不断成长的妈妈。随着孩子的出生,妈妈也出生了。随着孩子长成他自己,妈妈的自我成长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哲学是爱智慧,妈妈哲学是爱智慧爱孩子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