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写作的人,总是纠结自己基础不好,文笔太烂,好不容易写出一篇两篇小作文,横看竖看就是各种不满意,太垃圾。
特别是看到人家写的,再看看自己写的,简直不要太幼稚。
但又有几人是一鸣惊人,一蹴而就的呢,除了阿来的《尘埃落定》,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等几位作家的作品一出手就称为经典之作,其他的,恐怕都少不了数以万计的文字,加上多年的煎熬与挣扎,最终才有理想的作品。
杨本芬老人,在狭窄的厨房,用一根矮凳子,再加一根高一点的凳子当桌子,摆上纸和笔,等炖肉的时候,等谁烧开的时候,赶紧写上几笔,写的稿纸都有16斤。
余华开始写作的时候,连分行和标点符号都不会用,每次坐在桌前准备写作的时候,大脑也是一片空白。白天上班,晚上写作,稿子寄出去又退回来,稿子去过的城市比他自己去的城市还多,连他的父亲听到院子里“吧嗒”一声,就知道是余华的退搞来了,然后大吼一声:退稿来了。
史铁生最初是偷偷写作,拿着笔和本子,躲在无人的地方悄悄的写,有人经过,赶紧把本子合上,把笔叼在嘴里,害怕被人看见的尴尬。
苏童两眼一抹黑地写了三年,快要撑不住的时候发表了一些文章,随后又是昏天黑地的两年退搞。
作家尚且都在黑夜中摸索挣扎了多年,作为小白们,开始写的确实可以称作为垃圾,自己看了就会像史铁生见到有人过来赶紧把本子合上一样,那么羞怯,但那又有什么呢,谁还不是从零开始日复一日的反复练习,日积月累,方能穿过寒冷的冬夜来到春暖花开之季。
才写几个字,就不要幻想自己写得有多好。
才开始写几天,就不要认为已经奋斗了多久。
不写出几十万字,就不要说自己不行,就不要认为自己曾在写作这条路上努力过坚持过。
万里长征才开始,待写出几十万字后再回头来看走过的路,才会看见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