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通过偶然的机会得知了7-11日本创始人铃木敏文的这两本书. 买来以后, 断断续续用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 这两本书不算厚, 译文也流畅简明, 如果认真读起来, 1~2天就可以看完. 书中观点非常朴实, 却代表了铃木敏文思考问题真知灼见, 很有启发.
从客户的角度出发
从业以来, 做决策时, 最常听到是投入产出比.从铃木敏文先生的经历看来, 真正的投入产出比其实很难估计. 我们做事情, 思考问题, 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思维定式, 往往以实施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得到的答案也难免是: "这个做起来没有必要, 用户不会...", "其实这样就可以接受了..."这类答案.
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不记成本的考虑是否解决了用户的问题. 衡量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关键在于是否解决了用户的问题. 至于投入和成本, 则取决于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看起来越难的事情, 越值得去做.
这是由上一个观点引出的. 既然从客户的角度得出一件事有做的意义, 那么如果一时想不出比较容易的解决办法, 是不是就不该做呢? 按照铃木敏文的观点, 这正是引起他兴奋的地方. 如果一件事很容易做, 而且大多数人都能看到它的价值, 那么必然会进入价格战, 结果会异常惨烈且前途难测. 现在想想国内哀嚎遍野的O2O, 不正是如此吗?
如何看待提高品质
这是上一个观点的实践. 就在联想收购IBM笔记本业务一年之后, 曾看到一篇文章, 关于联想对于IBM品牌的使用, 多有批评. 多年过去了, 从联想对于IBM业务的整合来看, 算是成功的. 但是对于Thinkpad品牌来说, 无疑是失败的. 用户对于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虽然是少量的, 但是因为产品成本和工艺的限制, 争取这部分的市场, 是有门槛的. 同时 ,对于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是近乎稳定的. 文中曾举例: 购买mac pro笔记本的人, 是不会受宏观经济影响而选择低端品牌的产品的. 书中的观点, 与其参与价格战, 不如提高核心竞争力, 提高产品品质.
如何去做产品
加入A公司以来, 常常听到"试错"两个字. 铃木敏文先生在书中提到了, 假设 -> 验证 这样一个循环. 在精益创业这部书中, 作者的核心思想也是如此. 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互联网思维, 就是如此. 一个产品, 产生于一个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认知并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 无怪乎就是假设 -> 收集数据验证 -> 再假设 -> 再验证. 如此反复. 但是, 为了达到效果, 必须要结合数据, 每一次假设都要提前预想好如何验证. 验证后再如何假设.这就跟做研究相似, 起先的产品设计, 就像是设计一系列的实验.
适时而变
客户如云. 市场的残酷就在于客户的善变. 时刻保持谦卑之心, 不固守已有经验和思维, 适时而变, 才可以抓住时机, 站在浪潮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