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经历的多了,或许是年华慢慢逝去了,人变得越来越沉默,但思绪却越来越活跃,某一时刻,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发呆,趁着这沉默的空儿,一股脑杂七杂八的想法又会如千军万马般钻进脑袋,生生就占据了整个脑壳,钻来钻去,进进出出,赶也赶不走,驱也驱不散。
下班回家,要经过一座桥,桥下是一条静如镜面、绿如翡翠的河水,河岸密布着植被,放眼望去,一片绿色世界。我站定在桥上,远眺河的尽头,驱散了一天的疲劳。望着远方,我的思绪又开始了飘荡……
在这静谧的环境中,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记者访问李银河时的问答,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能力,可没有机缘的话又谈何能力呢?怎样才能遇见那个“对”的人?李银河的回答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深层次的认识了爱。她是这样说的:“弗洛姆的话是有道理的。爱一个人虽然是需要幸运的,即需要与那个“对”的人偶遇,但是会不会爱、懂不懂爱、能不能爱是一个人能够最终得到爱的关键。如果你根本不知道爱是什么,就不会去爱上一个人;如果没有爱的能力,那就不会遇上爱、找到爱;如果不会去爱,也就不会被爱。即使那个“对”的人出现了,你也不会认出他来,只会与他失之交臂”。
我很喜欢这段话,难怪王小波和李银河会有那么美好的爱情,因为他们会爱,懂爱,能爱。是啊,如果一个人连爱是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会去爱上一个人呢?如果一个人连爱的能力都没有,又怎么会遇上爱并找到爱呢?如果一个人不会去爱,又怎么会被爱呢?终究,会爱、懂爱、能爱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也同样离不开幸运,即碰上了那个可以爱的人。
我一直很羡慕王小波李银河、钱钟书杨绛、朱生豪宋清如那样的爱情,他们的爱是永恒的,是历经岁月的洗礼而毫不褪色的。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爱也变得浮躁起来,从前车马慢,书信远,一生只够爱一人,现在车辆快,通讯便,一生不知爱几人。这个浮躁而繁华的社会,玷污了本应纯真而真挚的爱情。书信那种浪漫的示爱方式也被现代化的通讯设备所代替,通过冰冷的设备传达出的温暖的爱意,在入耳时似乎也降了温度。偶尔写封书信,岂不是很美好吗?
年少的我,触碰到了幸运,遇见了那个可以爱的人,但我却不懂爱,不会爱,我不知道怎样去爱一个人,不知道怎样去呵护爱,于是亲手葬送了一段带有青春气息的真挚爱情。曾经的我懊悔过,愧疚过,但最终更多的还是感谢,感谢这段夭折的爱情,让我会爱,懂爱。后来的我,喜欢上了王小波、钱钟书、杨绛、朱生豪笔下的书,我从书中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对另一半的那种爱,那种亘古不变的爱,也让我更加懂得了爱情的深意,不是上下嘴唇轻轻一碰随即蹦出的“我爱你”三个字,不是费尽口舌倾吐出的甜言蜜语,而是彼此间的理解、陪伴、包容和相濡以沫以及共同的兴趣爱好、一致的三观。我欲言又止,你却知我所语;我静静沉思,你却懂我所想。这样的爱情,便是历经岁月而永不褪色的。
夜幕降临,晚风袭来,平静的河面荡起了圈圈波纹,我深吸一口气,径直走向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