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生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吐槽,都2020年了,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学文言文和古诗?又用不上,还不如多学英语。
看到这位妈妈的吐槽,我的内心是震惊。
更让我感到震惊的是,评论区里支持这位妈妈,认为“文言文和古诗”应该被剔除语文课本的竟然大有人在。
对此,我觉得我有必要说些什么。
文言文和古诗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凝练的语言,同样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也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说同样一个“好”字,在“秦氏有好女”中表示的是“美”的意思,而在“好读书,不求甚解”中则是“喜欢”的意思。
平日大家交流的时候,用到文言文和古诗的地方越来越少,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学习文言文呢?
我记得有位网友说的特别好,他说,我坚持让我的孩子每天朗读古诗和文言文,并不是为了让他明白什么大道理,而是想让他以后在江边看着野鸭在落日余晖中扑腾翅膀的时候可以吟诵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只会一句“WC”。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气质是装不出来,也是藏不住的。
中华文明能够传承五千余年,文言文功不可没。
世界上没有比文言文更凝练的语言了,三五个字就可以概括一件事,这是其他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
也正因为如此,古人才能够记录历史。西方国家缺少历史文献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文言文这么凝练的语言,他们记一件事需要大量的羊皮、纸张,这在物质匮乏的古代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
因为这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古代历史的主要途径。
试想,如果大家都不学文言文,改学英语,若干年后就没人看得懂古籍,华夏文明还如何传承?
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文言文和古诗就是华夏文化的魂,没了魂了的华夏文化,还是华夏文化吗?
没了华夏文化的华夏,还是华夏吗?
因此,我很震惊有人会吐槽“文言文和古诗无用,不如学英语”,更加震惊的是这些人吐槽的理由竟然是他们觉得文言文太难了,学起来太费劲。
按照这个逻辑,有人觉得英语太难,是不是就应该取消英语?有人觉得高数难,那么干脆也别学了?反正这些东西大多数人一辈子都用不上。
当然不行的。
对于我们认为很难或者完全不懂的东西,可以不喜欢,但应当保持一份敬畏之心,而不是一杆子打死。
固然,文言文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很难,但这并不是放弃的理由,学习本就是逆水行舟,知难而上,若是因为难就放弃,那么注定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