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读里尔克先生的第五封信。他感慨罗马博物馆的一些建筑被俗手修补后没有意义没有精神没有价值。让他念念不忘的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匠心独运的石阶:宽宽地向下一层生出一层,像是后浪接着前浪……
突然想起10年在苏州的金鸡湖畔的石阶上和杨超聊天,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海子聊着新教育聊着他一路的决绝然后一句诗突然就从我的脑海中蹦出来: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里尔克说得对。我们都需要回到自身内,慢慢地学习认识“少数”,在少数的事物里延绵着我们所爱的永恒和我们轻轻地分担着的寂寞。享受那无边的寂静,从寂静中我期待着良好而丰盛的时间的赠品……
读诗确实静心安神哈!然而,想想22号即将到来的期末考,想想家长们殷切的盼望小朋友清澈的眼神,我的压力真是有点大呀!虽说压力是一个平衡,我跟自己说树木与小草遇见风都不易被折坏,是因为自身掌握了平衡的力量。我们也是,压力无处不在。如何在压力中找到安定和平衡?如何在巨大的冲突里做自己坚持的事?哎!一套一套的,自我拷问的还是不错的。然而,知道和做到永远没有那么简单啊。只能说,考验我三观的时节又来了……
小寒始,天渐寒。
一点不错!“作为寒季的最后一关”,这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果真威武。周一,别的社团课都停了,于是57个娃娃就都留在班上了。这节课布置的任务是背诵《江上渔者》,40分钟内50个娃娃完成了任务,还有七个……咦!现在回想起来,刚好凑成葫芦娃呀!16:25分放学后,这葫芦娃七兄弟就留下了。差不多17点的时候,走了五个,还剩下然和楚两个。
喊了她们到身边来,先是让她们读给我听。俩娃不吭声,遂逐字逐句领读了三遍。领读后问她们哪里读不懂?看着面前迷茫的小眼神,又问:哪些可以读懂?能记住些什么?然说:上、来、人……楚亦炮制了这三个音。面对此情此景,我……我……我……真是无言以对。哦!不,是无颜以对。有种没脸见人的感觉!!!为什么?今天并不是第一天读。我也不是第一次讲。
其实很想宽慰一下自己:不是你的错。57个孩子呐,别的孩子又没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还是被很强烈的挫败感打倒了。我应该怎么做?我还可以怎么做?唉!一直这样下去,期末考啥呀?!压力——来了——真是不能淡定了!放狠话——今晚背不上就不要回去了!不知道是不是恐惧的作用,其实我知道不是。不过这招对然生效了,虽然还不够流利,她总算连贯地背了出来。
然回家了,还剩下楚。我搁下正在填写的学籍卡,注视着楚。楚并不看我,埋头看书。我瞧见纸卷了角,还有点破损。心想:这“读书破万卷”滴!不知道是迫于压力玩书角还是因为用功折了书页啊?看她满脸纠结的样子,肯定是还没有会。没办法,我只好要求她先读给我听一遍。
这不读不知道,一读我就要撞墙了。整首诗就只会个“上上来人一里”。识字量少到如此惊人。上周五课本上她妈妈的签字一下子冒出来——“已读30多遍,还是不熟。”但是我和她妈妈不一样呀,我是老师。老师是专业型选手啊!上周五在我的指导下她可以顺利读完课文,今天按理说也可以完成古诗背诵的。总共才20个字嘛!既然刚才施压的那招对她不奏效,那不妨试试另外的办法。
深呼吸了三次,才平复了情绪。缓和了语调,我轻声说:再跟着老师读两遍,读的时候想想老师跟你们讲的,试着在头脑里画面,待会儿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不吭声呀不吭声!好!那还是我来说嘛。“江上渔者”,江,长江,见过江吗?见过。那说说!不知道,我妈妈说带我去过长江。好吧!我继续,江是很大很宽的河,但是风浪很大,不像我们学校旁边的河流。江里的水很大很多,知道了吗?渔者就是打鱼的人。
(未完待续吧!总之,楚一直到18:30分,才磕磕绊绊读出了整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