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自律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他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局部的自律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
自律究竟包括哪些技巧呢?如何通过自律消除人生的痛苦呢?简单地说,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定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有的孩子长到十五六岁,仍旧缺乏先吃苦后享受的意识,而是恰好将次序颠倒过来,他们很容易成为问题学生,他们的智商与别人相比毫不逊色,但不肯用功学习,导致成绩远远落在别人后面,他们做事说话全凭一时冲动只要心血来潮,他们动辄旷课或逃学,他们不愿思考,缺乏耐心,这很容易危及他们的社会生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为什么大部分人拥有足够的自制力,能避免贪图一时安逸的恶果,却有相当数量的人不懂得推迟满足感,最终成为失败者,其中的原因目前医学界尚无定论,紧要的答案也缺乏足够的依据,基因的作用并不明显,其他因素也有待科学论证,但大部分迹象表明,在这方面,家庭教育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心领神会,并奉之为最高准则,父母的生活混乱不堪,任意妄为,孩子们同样照单全收并视为不二法门。
父母的爱心至关重要,即使家庭生活混乱,倘若有爱存在,照样可以培养出懂得自律的孩子 。
让孩子学会自律也需要时间,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的可怜,就无法太深入了解其需要,就不知道他们在自律方面还需要哪些条件。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
毋庸置疑,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有的父母为掩饰在家庭教育上的失败,就会不停的告诉孩子说,她自己是多么爱他们,多么重视他们,但真相无法逃过孩子的眼睛,孩子不会被谎言和欺骗长期蒙蔽,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但父母一再出尔反尔,只会让他们渐失信心,即便他们表面不会牢骚不断,或大发雷霆,可父母的教导和许诺近乎一钱不值,更为糟糕的是,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世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那些沐浴着父母的爱的孩子,心灵却可以健全发展,他们也可能因父母一时的忽视表示不满,然后他们对父母的爱感激不尽,父母的珍视,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弃,他们将自尊自爱作为人生起点,这有着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价值。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有了这样宝贵的认知,便构成了健康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他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爱,天生我才必有用,这种自信是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孩子幼年起就享受到父母的爱,成年后,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幼年培养的强大自信也会使其鼓足勇气,勇敢的战胜困难而不致自暴自弃。
自尊自爱的感觉是自律的基础,自律的核心就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顾自己,这是走向自立的关键。
要让孩子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律,要让他们养成自律意识,对安全感产生信任,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这些心灵的财富来自父母表里如一的爱,来自父母持之以恒的照顾,这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
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我说过,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
承担责任
不能及时解决人生的难题,他们就会像山一样横亘在我们眼前。
很多人显然忽略了其中的道理,我们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避之唯恐不及,认为这不是我的问题,显然一点好处也没有,指望别人给予别人解决也不是聪明的做法,唯一的办法我们应该勇敢的说,这是我的问题,还是由我来解决。相当多的人只想逃避,他们宁愿这样自我安慰,出现这个问题不是我,而是别人的问题是别人拖累了我,是我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应该由别人或者社会体育替我解决,这绝不是我个人的问题。
趋利避害,逃避责任,这种心理趋向令人遗憾,有时甚至达到可笑的程度。
求助于心理医生的大多数人不是有神经官能症,就是患有人格失调,他们都是责任感出现问题所致,其表现症状却恰恰相反,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患有人格失调的人却不愿承担责任,与外界发生冲突和矛盾,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人格失调症,患者却把错误归咎于旁人。
神经管治疗神经官能症比治疗人格失调症容易得多,因为前者坚持问题应由自己负责,而非别人和社会所致,治疗人格失调症患者则较为困难,他们顽固地认为问题和自己无关,他人和外界才是罪魁祸首,不少人兼有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统称为人格神经官能症,在某些问题上,他们把别人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内心充满内疚感,而在别的问题上,他们却一推了之。治疗人格神经官能症,不见得如想象的那样困难,首先治愈其神经官能症,就能让患者对治疗树立信心,进而接受医生的建议,纠正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心理,消除人格失调的根源。
几乎人人都患有程度不同的神经官能症或人格失调症,因此只要及时求诊,对于心理健康大有好处。
心理学界有一种公认的说法,神经官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者却让别人活得痛苦,也就是说,神经官能症患者把责任揽给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人格失调症患者却嫁祸别人,首当其冲的就是其子女。他们不履行父母的责任,不给孩子需要的爱和关心。孩子的德行或学业出现问题,他们从来不会自我检讨,而是归咎于教育制度,要么就抱怨和指责别的孩子,认为他们带坏了自己的孩子,嫁祸于人,显然是有意逃避责任。
因此父母有人格失调症状,孩子智商也会出现人格失调症或神经官能症。长辈的问题,影响下一代成长这种情形司空见惯,遗患无穷。
人格失调症患者把痛苦转移到集体和社会身上,让人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埃尔德里奇·克里佛一句流行的话:“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其实这句话是对所有人说的。
患有人格失调症的人逃避责任的程度常常相当严重。人人都有逃避责任的倾向,哪怕是一微妙的方式逃避。
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又极力规避这种痛苦。
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都有逃避责任的倾向,哪怕是一微妙的方式逃避。
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又极力规避这种痛苦。
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大多数病人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总想逃避自由,不能够为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生活承担责任,他们感到乏力在于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力量,如果得到治疗,他们就会知道,作为成年人整个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他们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永远都会感到自己是个牺牲品。
尊重事实
尊重事实是自律的第三种原则,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因此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现实了解的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
绘制人生地图的艰难不在于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而是唯有不断修订,才能使地图内容翔实和准确。
把产生于童年时期,并似乎一直适用的对于现实的观念和反应,他们通常具有特殊的意义,甚至具有挽救生命的重要性,不恰当地转移到成年人的世界里,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移情”。
移情是心理治疗的常见症状,移情过程可能很微妙,也极具普遍性和破坏性。
反省内心世界的痛苦往往大于观察外在世界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逃避前者而选择后者。
实际上愿意献身真理,对于我们的非凡价值将使痛苦显得微不足道,自我反省的快乐甚至远远大于痛苦。
献身真理意味着敢于接受其他制图者-——外界的质疑和挑战,由此确定地图是否与事实符合。
固步自封,逃避挑战,可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不管现实如何变化,我们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逃避挑战是人类的本能,但不意味着它是恰当的态度,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做出改变。
接受心理治疗大概是一种最违反人类本性,却也最具人性的行为。在心理治疗中,我们不但要释放自己,接受他人最尖锐的挑战,还要为别人的审视和治疗花费金钱,接受心理治疗需要勇气不少人逃避心理治疗不是缺乏金钱,而是缺乏勇气。
病人接受心理治疗就是迎接他人的质疑和挑战。
接受挑战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安慰,心灵接受长期的甚至经常碰壁的自律,才可能使治疗成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让病人迅速接受挑战,心理医生经常采用自由联想,鼓励病人说出真相。
毫无疑问,作为正常人,我们都希望自己进步的更快,希望通过合理的捷径实现实现心智的成熟,但不要忘记关键的字眼是合理。
要是心智成熟合理的捷径之一,就是接受心理治疗,这一点却常常被人忽视。
一个人心智的成熟,即使不通过心理治疗也完全可以实现,不过整个过程可能枯燥漫长而艰难,所以使用有效的工具作为成长的捷径,完全是合情合理的选择。
从另一方面说,心理治疗也可能被用作不合理的捷径,这种情形主要出现在某些父母身上。
在我看来,所谓心理治疗就是鼓励说真话的游戏,心理医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病人说出真话。
谎言通常分为两种白色谎言和黑色谎言,所谓黑色谎言就是彻头彻尾的撒谎,叙述的情况与现实完全不符,所谓白色谎言,其本身或许能反映事实,却有意隐瞒大部分真相。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有时要开诚布公,有时则要抑制倾吐想法和感觉的欲望,那么怎样做才不致违背尊重事实的原则呢?我们应遵循如下规则,首先永远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其次要牢牢记住一般说来,不说出全部真相,基本上就等于说谎,非得保留部分真相,那一定是情非得已,且是出于重大道德因素的考虑;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例如满足权力,欲刻意争取上司的欢心,逃避修订心灵地图的挑战等等,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第四,只有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才可以有选择的隐瞒部分真相;第五,尽可能忠实地评估对方的需要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规则,只有以爱为出发点才能做出恰当的评判和选择;第六,评估他人对事实的需要在于对方能否借助我们提供的事实,使心灵获得成长,还要记住在评估别人运用事实使心灵获得成长的能力上,我们通常都是低估而非高估了这种能力。
履行上述规则是相当艰巨,无法尽善尽美的工作,很多人惧怕其中的痛苦,宁可选择有限的诚实和开放这等同于生活在封闭状态当中,从来不敢拿出地图与现实情况进行比照,表面看来,自我封闭显然容易得多,殊不知,尊重真理和事实,其收获将远远超过代价,以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努力,不断修订人生地图,方能使心灵获得成长。
与过于封闭者相比,开放的人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更美好的人际关系,他们开诚布公,不必文过饰非,因此少了很多忧愁和烦恼,他们不需掩饰过去的假象,不必编造更多的谎言,以便掩盖过去的谎言,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正如谎言说得越多,就越是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在天地间,也可借此摆脱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保持平衡
自律是艰苦而复杂的工作,你需要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你以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保持部分事实和真相,你就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为使人生规范,高效务实,必须学会推迟满足感,要把眼光放远,还要尽可能过好,眼下的生活要通过适当的努力,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换句话说,自律本身仍需要特殊的约束,我称之为保持平衡,这也是自律的第四种原则。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在这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要想想使人生顺遂,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还要去北极变身器,也可以直击爆发的能力我们还要善于以不同的方式恰当表达生气的情绪,有时需要委婉,有时需要直接,有时需要心平气和,有时不妨火冒三丈,表达生气,还要注意时机和场合,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灵活的情绪系统,提高我们的情商。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对于那些有勇气承认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而言,选择放弃是获得成功必经的一步,在心理治疗中,病人常常要经受多次的放弃,其经受的重大改变甚至多于一般人一生的改变,他们须在短时间内放弃同等比例的过去的自我这种放弃在病人第一次同心理医生见面之前其实就开始了,例如一个人接受心理治疗就意味着他预感到需要放弃我是正常的这一自我形象,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这对男人可能格外艰难,承认我不是正常的人,我需要医生的帮助,了解自己为什么不是正常的怎样变得正常,就等于是承认我是脆弱的不成熟的男人因此放弃的过程通常在病人求医求医之前就已开始。
适当放弃过去的自我,才能使心智成熟,因放弃而感到抑郁是自然而健康的现象只有放弃遭到某种力量的干涉,才是不自然不健康的现象,放弃的过程无法进行,英语的心态就会延续,直到心灵找到出路。
前面提到的最后一点的放弃,自我与生命本身,似乎过于残酷,也仿佛足以证明一个结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因为现实的残酷性,我们感觉不管怎样努力,人生的意义都会荡然无存,西方文化强调人定胜天,自我价值高于天地,而死亡则是不可接受的,是一种奇耻大辱难怪有人做,有人苦思长生不老之术,却不敢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实际上,人类只有适当放弃自我,才能领略到人生的喜悦,生命的意义恰在于死亡这一现实,这是哲学和宗教的核心。
放弃自我是好事,长久住不适应的过程,我们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需要学习一种极为重要的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技巧,我称之为兼容并包。这是促进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工具,兼容并包意味着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心理治疗医生不得不提醒参加治疗的大部分夫妻,他们必须放下心理包袱,敢于面对现实他们不该违心地为对方声援并结成夫妻联盟,而是应该,客观评价对方的问题,心理医生还必须同他们单独交流,避免让他们治疗时坐在一起为对方开脱和辩解。
如果他们配合心理医生的安排治疗,就容易出现转机,因为他们可以把伴侣当作独立个体,能够面对对方的问题,彻底找到问题的症结,使婚姻和家庭迈向成熟。
第二部分 爱
爱的定义
真正的爱是自我完善的特殊体验,跟自我界限有着密切关联,陶醉在爱的情感里我们感觉灵魂无限延伸,奔向心爱的对象,我们渴望给对方滋养,我们希望对方成长,被自我界限之外的对象吸引,迫使我们产生冲动,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给对方心理学家,把这样的激情状态称为精神贯注。我们关注的对象正是所爱的人,我所爱的事物,倾心于自我界限以外的某个对象,就会使之占据我们的心灵。
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精神贯注的境界里,自我界限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就会归于消失而我们的心智就会成熟,爱不断释放,自我与世界的区别也越来越模糊,我们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
真正的爱带来的狂喜,延续的时间更为长久,可是我们和宇宙融为一体,这种情形称为人性和神性的结合。
恋爱本身不是爱,坠入情网不是爱,但他却是爱伟大而神奇的布局的一部分。
依赖性
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对爱的误解,就是将依赖性当成真正的爱。
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过分的依赖只能导致病态,当然我们必须区分病态的依赖和通常对于依赖的渴望,人人都有依赖的需求和渴望,都希望有更强大更有力的人关心自己。
心理健康者承认这种感觉的合理性,却不会让它控制自己的生活,假如它牢牢控制我们的一言一行,控制我们的一切感受和需要,那么它就不再是单纯的渴望,而是会成为过分依赖的心理问题,因过分依赖而引起的心理失调,心理学家称为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在所有心理失调种现象中,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症状。
在婚姻关系中,夫妻间应当有分工,妻子负责下厨整理房间,出门购物,照顾孩子等等,而丈夫则出外赚钱,坚持储蓄修剪草坪修理家具等等,情感健全的配偶可以适当更换彼此的角色,男人偶尔做饭陪伴孩子玩耍,打扫房屋等等这些对于妻子而言,不啻为一份美好的礼物,此外也可以考虑为对方做兼职工作。比如,在丈夫生日当天,妻子主动代替他修剪草坪,适当进行角色互换,就像是进行有趣的游戏,可以给生活增添更多的情趣,更可以减少对对方的依赖性。
以牺牲自由获取安全感,必将付出高昂的代价,在心理上难以健康发展,我要学会独立,且能体察彼此真正的需要才能够组建美满的家庭,使婚姻关系更加持久。
消极性依赖心理的特征之一是缺乏真正的爱,患者童年时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终日与孤独和空虚为伴,他们觉得没有资格得到别人的爱。
真正的爱和自律性相辅相成,父母缺乏自律细节,没有给予子女足够的爱,子女也就不可能自尊自爱,更不知如何给予别人真正的爱,消极性依赖患者过度依赖的倾向,这是人格失调的一种特殊症状,他们不肯推迟满足感,只贪图暂时性的快乐,始终不能面对现实,他们从不考虑他人需要,即使情感关系行将破裂,仍然我行我素,不肯做出自我检讨和改变,他们不肯为个人成长负责,宁愿牺牲最亲近的的人的感受,倘若情感出现问题,他们就会归咎他人,他们每每活在失望和沮丧中,而且认为是别人没有尽心尽力,他们容易忘记别人的好处,单单想到其缺点和不足,并为此感到消沉,产生怨恨。
过于强烈的依赖性可能使我们强烈地亲近某个人,表面上我们与对方彼此深爱,实际上依赖与爱之间有着天壤之别,过分强烈的依赖感多是来源于童年时期患者父母缺乏爱的能力,且将不幸延续给下一代,只想获取却不愿付出心智就会永远停留在婴儿期,这只会对人生构成限制和束缚,只会给人际关系造成破坏,而不会是情感走向完满,也会使卷入其中的人跟着遭殃。
过分依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和心智的成熟无关,过分依赖者只关心个人的滋养,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只想自己过得丰富而充实他们渴望快乐和享受,却不关心心智的成熟,他们也不能忍受成长的痛苦,孤独和寂寞过分依赖的人也从不关心别人心智的成熟,哪怕是他们依赖的对象,他们关心的是别人能永远满足其需要,他们常把过分依赖当成爱心智的成熟和进化,则被排除在外,现在让我们进一步区分爱与依赖的本质,以便明确一个事实不关心心智成熟,爱就不能带来任何滋养以及任何形式的精神贯注,所以它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
爱的对象不仅是人,也可以是无生命的事物或者活力。
爱的唯一目标乃是促进心智的成熟,或者推动人类的进步。
关注的艺术
真正的倾听无论时间多么短暂,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首先他需要倾听者做到全神贯注,你不可能一边倾听别人说话,一边去忙活别的事情。其次把注意力放到六岁孩子的讲话上,需要的努力甚至多于倾听,一次演说,另外孩子所说的事情难以让成年人持久的感兴趣。事实上,没有爱父母就难以产生倾听的动力。
子女需要倾听,这一点永远不会过时。
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此时,倾听者能够暂时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尽可能地体会说话者的感受,说话者和倾听者都能感受到爱的力量,进而都能实现自我完善,倾听者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话语上,会使说话者心有灵犀更为坦诚,更愿把心灵全部敞开,而不是有所隐藏,这能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心心相印共同跳起爱的双人芭蕾舞,这是耗费精力的过程,而且需与爱为出发点,基于共同成长,自我完善的意愿,才能够达到倾听的目的。
用心倾听是一种爱的行为的婚姻,是其最佳的表达场所。比如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就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倾听是表达关注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而其他形式的关注同样重要,尤其是对孩子而言。
各种关注,包括用心倾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必须在孩子身上花足够多的时间,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关注意味着陪伴注意力越多,关注的质量就越高,父母与孩子相处的越久给予的关注越多,就越能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
死亡的风险
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选择了生活与成长,也就选择了面对死亡的可能性。
在死亡的指引下,我们会清醒地意识到,人生短暂爱的时间有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和把握,不敢正视死亡就无法获得人生的真谛,无法理解什么是爱什么是生活。万物永远处在变化中,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肯接受这一事实,我们就永远无法体味生命宏大的意义。
我们一生要经历数以千计乃至百万计的风险,而最大的风险就是自我成长,也就是走出童年的朦胧和混沌状态,迈向成年的理智和清醒,这是了不起的人生跨越。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心智的成熟除了爱和自我完善,除了突破自我界限,并将自我延伸到新的领域,还需要什么条件呢?我在上面谈到的所有势力都涉及了这一因素自尊自爱原因是首先敢于追求独立自主,本身就是自尊自爱的体现,其次,心智的成熟除了自我完善的意愿,还需要强烈的安全感,父母的爱给了我安全感,教我懂得什么是自尊自爱,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就没有勇气自主选择前途,就会漠视需要,抹煞个性,一味被动地接受他们安排的生活模式,一个人必须大踏步前进,实现完整的自我获得心灵的独立,尊重自我的个性和愿望,敢于冒险进入未知领域,才能够活得自由自在,且使心智不断成熟,体验到爱的至高境界。
冲突的风险
爱的最大风险之一是以谦逊的态度行使权利,这种行为最普遍的结果就是爱的冲突,当我们和某人发生冲突,我们实质上是告诉对方你是错的,我是对的。
大部分批评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使局面更加混乱。
真正具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批评别人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或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爱别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会轻易地对心爱的人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比你更清楚怎么做更合理,知道什么对你更有好处。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旁观者的确比当事人更清楚,知道怎样做才合乎逻辑,旁观者也可能拥有更高的道德或判断力,这时候他们有义务指出问题的症结,因此富有爱心的人经常处于处于两难境地,就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渴望给予对方爱的指导。
勤于自省才能走出这种境地如果你具有爱心,而且想帮助对方,首先必须进行自我反省,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
自我反省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正如十四世纪一个英国僧侣所说,诚实和谦虚意味着有自知之明,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才会表现的诚实和谦虚。
对别人提出批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仅凭直觉就坚定自己是正确的,另一种是经过反省,确认自己有可能正确,前一种方式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而父母配偶或者教师常常以这种方式教育他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招致不满或怨恨,而没有给对方的成长带来帮助,甚至只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消极后果,第二种方式给人谦逊而谨慎的印象,他需要批评者首先自我完善,由此让很多人知难而退,但与第一种方式相比,这种方式更有可能带来成功而且根据我的经验,它通常不会产生破坏性的后果。
也有相当多的人宁可压抑批评他人的冲动,对他人的问题视而不见,他们过于谦逊,总是三缄其口,从不给所爱的人指导和建议,这种人不具备真正的爱。
爱的自律
自律的力量来自于爱,而爱的本质是一种意愿,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须必然懂得自我约束,彼此促进对方心智的成熟
只有真正的爱才帮助你自我完善你的爱越深,自我完善的程度也就越大真正的爱在促进对方心智成熟的同时,也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成长,你会体验到莫大的喜悦,幸福感会越发真实和持久
爱与独立
帮助他人心灵的成长,也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着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很多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由此导致身心的痛苦乃至严重的疾病。
不把别人看成独立的个体,无视别人的独立和自由,这种情形最极端的体现恐怕就是自恋了。
自恋的人无视别人的存在,只把别人当成自我的延伸,他们没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从不去体验别人的感觉,也不具备为别人着想的能力。
不能接受所爱的人的独立性,就会给亲情和爱情带来危害。
在情感关系中,双方如何保持独立性毋庸置疑,个人健康有赖于社会健康,社会健康也有赖于个人健康,婚姻和家庭好比是登山运动的后方营地,登山者要取得成功,必须完善后方营地,保证食物和药品的供应,一边随时在营地里休息,补充营养,一边准备攀登下一座高山,一边登山者筹备后方营地的时间甚至不少于实际登山所用的时间,原因在于后方营地是否稳固,粮食是否充足,关系到能否完成登山任务乃至关乎个人的生命。
理想婚姻的基本目标是让双方同时得到滋养,推动两颗心灵的共同成长,双方都有责任照顾后方营地,都要追求各自的进步,都要攀登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