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知识萃取营的最后一次作业,也是最难的一次作业,主要的难点在于怎样通过【交流】输出成果,并用图的形式【分享】。
通过这几次作业,我感觉自己想明白、理清楚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展现给他人看,让其他人看懂就不是那么容易。甚至,有的图我觉得自己表达得特别清楚,但是其他人看起来很费劲。所以,如果是展示给其他人看的图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既然是从【交流】入手,那么就不是一个人的深入思考,要和他人沟通。根据沟通的三要素:对象、目的、观点,我找到了姜姜,并表达了我希望和她合作的意图。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定好主题了,而是在交流中,慢慢将主题范围缩小。
【非见面沟通中如何减少表达歧义】这个话题其实挺大的,所以我们选择一个点切入,以“你是谁啊”引发的争议入手,寻找解决途径。
概括来说就是在文字表达的基础上增加标点/表情,把短句子转化为长句,缓和语气并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改进版更加清晰,左侧是总结归纳的文字,中间是案例,右侧是具体表达的效果。
虽然这次作业呈现了一个很小且简单的点,但是实际上我和姜姜交流中还是出现了很多分歧,还使用了微信语音交流了半个小时,才理顺思路。
从这过程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1.一开始交流,预期不能够过高,以为自己说的对方都能够懂。而是要不断确定双方对于沟通主题、目的的认知是一致的,在这个基础上深入思考和讨论。
2.沟通中,要注意倾听,充分了解他人要表达的意思,并说明自己看法。在说明自己看法的时候,除了语言交流,也可以借助简图。有时候说不清的,一画图就清晰明了了。
3.即使是深入沟通后的呈现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不断地更新迭代。就是最后的版本,小伙伴们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训练营快要结束了,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深入思考,并尝试用各种图将思考结果呈现出来。每次作业第一眼看上去都觉得超级难,但是真正做完了会觉得难的不是作业,而是不去开始,害怕自己做不好。
我们本来就不需要一开始就特别完美,而是不断升级,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