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斩白蛇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个故事发生时,刘邦还是一名亭长。在刘邦当上皇帝后,也有一个故事——白马之盟。
刘邦是一名布衣皇帝,登九五之位后内心深处还是百姓的思维。我们大汉朝成立后有出现三类人:一是大脑和拳头上位的功臣,例如武将韩信,文官萧何;二是依靠婚姻成功登上人生巅峰的外戚,如吕后;三是像做得再好不如投胎投的好的刘氏宗亲。
后来淮阴侯韩信造反,《高祖本纪第八》中写道:“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从来都是“狡兔死,良狗烹”,韩信造反从一开始注定就是失败了,汉朝成立之后刘邦就开始疑神疑鬼了,正好淮阴侯造反,正中下怀。韩信的兵是萧何招募的,军权是刘邦给的,如果没有刘邦金坛拜将,就算韩信用兵天下无双,也不能封侯拜将。韩信造反就是一个光杆司令。刘邦是布衣天子,带领天下能人志士反暴秦,是天下归心的之举。而韩信反刘邦,这是干嘛,出师无名,刘邦在当时可是百姓的救世主,韩信要杀救世主,这场造反注定从一开始就是失败的。
说完韩信说完,然后说一说萧何,刘邦称帝后对萧何一直保持怀疑态度。而他未能象张良那样及时地“假托神道明哲保身”,于是为了避免高祖的诛杀,他便以“自毁其名”的方法,以逃避被杀的危机。
刘邦一看这样的形势,他要为了自己刘氏家族的未来着想。一天刘邦就和自己的重臣、外戚吕后和刘氏诸王开了个大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然后立了一个盟约——白马之盟。
立白马之盟是刘邦已经病入膏肓了,他实在不放心自己驾鹤西去后自己辛苦打下的天下被别人拿走。召集忠臣、外戚吕后和刘氏诸王就开了一个大会,大会杀了一匹白马,杀牲取血,大家手指蘸血来涂在嘴上,以示恪守盟约。白马之盟的内容是:第一,国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汉帝国存在,大臣们及其子孙就永远有酒喝有肉吃)。第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非皇族成员不得封王,如没有军功者不得封侯)。
白马之盟,主要是让帝王和功臣之间签订了一个盟约,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盟约中一句非刘氏不得王,是对皇族的保护,无功而不得封候,是对功臣的保护,违反盟约的人是要天下共诛之。盟约保护了刘氏皇族和功臣的地位,皇族和功臣又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保护对方。
吕氏虽然也是白马之盟的见证者,但她最后还是违反白马之盟。但最后吕氏死后因她而立的外戚王和她建立的吕氏集团也随之土崩瓦解。白马之盟是诛吕的现实基础。
白马之盟是刘邦为巩固了刘氏统治集团的深远的政治措施。是汉朝江山统治的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