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前几年,人们对“啃老”的讨论还是蛮热烈的。
一个大学生,毕业后不工作,却回家躺平,这会被视为“啃老”而被严厉批评。
明明有手有脚,却不去挣钱。都不说乌鸦反哺回报养育之恩了,那么大个人还要让父母养着,怎么看都不应该。
但是,最近几年,网上关于“啃老”的讨论似乎并不多见了。这是为什么呢?
按理说,这些年经济增速放慢,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在家让父母养着然后考研考编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啃老族似乎并没有减少的迹象。
那么是人们对“啃老”更加宽容了吗?
我们都知道一个词叫“法不责众”。如果一件事情很多人都在干,那反而不好指责、惩处他们。
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到大城市辛勤工作,努力赚钱,看似是没有在啃老。
可等他们买房的时候,面对着高企的房价,不得不让父母支持一下首付,甚至掏空六个钱包;等他们生了小孩,却经常要加班、出差,无暇照顾小孩,不得不让父母过来当免费保姆。
回家躺平,不过是多一双筷子,你吃得再多也吃不了几个钱;出去奋斗,不光可能掏空父母的钱包,甚至还要让父母过来干活。
哪种啃老啃得更厉害,不言而喻。
可是,现在的你不啃老行吗?房价是工资的几倍,还蹭蹭地涨,你不让父母出钱抓紧上车,晚了更加买不起。请保姆照顾小孩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背负了房贷车贷后,还有多少余钱去请保姆?
那些宁愿错过买房好时机,也不愿意花父母的钱的人,反而会被大家视为傻子。
这真是有点讽刺。
至于那些二代们,借着父母的权势或者财富,占据着单位里的好岗位,住豪宅开豪车,人生的起点就超过了大部分人的终点,这些“啃老”又怎么说呢?羡慕王思聪的人应该还挺多的吧。
当大多数的人都在啃老,啃老就不再是不道德的行为:价值评判的标准是会变化的呀。
在年富力强的年纪,我们尚且需要靠啃老,才能勉强在城市立足。那么等我们老了,我们自己还有足够的“肉”,让自己的孩子啃么?如果没有,那他们怎么办呢?
我想,这或许能在某种程度上解释出生率下跌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