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十几条建议,我脑海中留下了一个关键词——思考。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注重学生的主动思考,可有多少孩子上课能够主动思考呢?
现状:大部分学生上课时是被动思考,一部分是不思考,懒得思考,躲避思考。
分析:
1.大脑的本能不思考。人的大脑习惯性是逃避思考,大脑下意识选择的是舒适,不思考。所当学生不思考时,不要责怪,这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但人作为有思想的高级动物,就在于人能够思考,能够控制思维进行思考。
2.思考的原因不明确。为什么要思考,没弄懂这个问题,会陷入被动思考中。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高年级可以多讲讲这样做的原因,让学生理解了之后再去思考,效果会更好。如讲作业时,学生总喜欢边听边记,方便快捷完成作业 可往往效果不好,再遇到还是错。我和学生说:为什么订正?对,为了将错误的改正过来,那改正只要听听就能彻底改正吗?不能。需要多练习巩固。所以,如果你们先认真听讲评,之后对着原题再做一遍作为订正,效果是不是更好。学生明白了讲评的意义,就自然会想着怎样记住讲评,这样比我们单纯要认真听讲有效。
3.思考的能力不具备。有些孩子不是不思考,而是不懂得如何去思考,没有相应的思维知识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定要多引导学生去阅读。试想班上几个学困生,其实低年级从阅读方面就能看到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后进生这时如果跟紧阅读,发现早,治疗早,家长多陪伴,估计也许会是另一番风味。
帮助孩子多思考,有方法的思考,种下思考的种子,争取收获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