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台湾民歌时代非常著名的一首歌曲,由著名音乐人李子恒作词作曲。1980年凭借此首歌曲获金鼎奖作曲奖。首唱为徐晓菁、杨芳仪二重唱,此后有大量的歌手翻唱过此曲,著名的有刘文正、费玉清、小虎队、江蕙、杨钰莹、张清芳、南方二重唱等等。
听我把春水叫寒
看我把绿叶催黄
谁道秋下一心愁
烟波林野意幽幽
花落红花落红
红了枫红了枫
展翅任翔双羽雁
我这薄衣过得残冬
总归是秋天
总归是秋天
春走了夏也去 秋意浓
秋去冬来美景不再
莫教好春逝匆匆
莫教好春逝匆匆
秋蝉,又叫寒蝉,还有叫暮蝉、鸣蝉等,也就是深秋的蝉(知了)。秋风骤起,寒蝉就再也无力长鸣了,偶尔有几声短促的凄厉叫声,悲吟着自己生命的消歇。也预示着愁苦的心情。秋天里寒蝉凄切的鸣叫声,就是深秋万物肃杀的一曲悲歌。历朝历代的骚人墨客,旅人怨妇,潦倒的官绅,都曾经被这凄凉的蝉声触动起悲秋的情怀,或借物寓意,或咏叹自怜。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
司空曙:“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新蝉》)。
白居易:“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早蝉》)。
刘禹锡:“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答白刑部闻新蝉》)。
孟浩然:“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秦中寄远上人》)。
元稹:“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送卢诗》)。
雍裕之:“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早蝉》)。
刘昭禹:“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
卢殷:“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晚蝉》)。
姚合:“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闻蝉寄贾岛》)。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雨霖铃》)。
刘克庄:“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
蝉的寓意是君子,因为在古人的眼中,蝉是只饮露水的,有种清高的感觉。古人认为蝉性高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在最后脱壳成虫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等脱壳化为蝉时,飞到高高的树上,只饮露水,可谓出污泥而不染,故而古人十分敬崇。同时,蝉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从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蝉与玉一样也有五德的:头上有冠带是文;含气饮露是清;不食黍稷是廉;处不巢居是俭;应时守节而鸣是信。按照科学的说法,蝉只是蜕变而无法活到秋天的,所以秋蝉可以理解为奇迹的发生,带来好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