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助人”,尽自己所能给他人带来方便就是最简单的助人,而这种力所能及的付出却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刚开始认识这个成语时,应该是在小学时,那个时候对这个成语没有太多的概念。对它的认识就停留于它的字面意思:“帮助别人,可以获得快乐。”
从小,学校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在家,爸爸妈妈也常常跟我讲“助人为乐”的道理,告诉我帮助他人,可以获得最纯粹的快乐。那时候的我,对此不以为然,觉得“助人”就是助人,为何一定要和“乐”联系在一起,而且还是最纯粹的快乐。
虽然那个时候的自己,不是很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内涵,更不懂什么是“最纯粹的快乐”,但我知道在我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之后,爸爸妈妈总会表扬我,甚至有些时候还会给我一些适当的奖品。说实话,那时候我刻意去“助人”就是为了获得爸爸妈妈的表扬与奖品,而当我如愿所偿得到这些时,内心确实是快乐的。甚至在心中觉得这就是所谓的“助人为乐”。
家里附近住着一位独居的老奶奶,每次妈妈做了一些好吃的,总会让我去给老奶奶送一份。每次当我敲开老奶奶的门时,总会见到老奶奶咧嘴冲我笑着,同时伸出手摸摸我的头。那位老奶奶的笑容很有感染力,每次见到她的笑容,我都会从内心升起一种说不出的欢喜。
爸爸妈妈也经常带我去老奶奶家串门,帮老奶奶做些难度较大的家务活,或只是陪她聊聊天。我们做的事情虽然简单,但老奶奶每次却都很开心,那种时时刻刻洋溢在脸上的开心。而我也觉得在老奶奶家里帮忙干家务比在自己家里做家务更开心。
当时,不明白原因,也未曾去细细探究,但现在想来,那份与众不同的快乐,就是帮助老奶奶所获得的特殊收获------------最纯粹的快乐。一种不是因为得到而是因为给予所获得巨大的快乐。
在我读书生涯中,但凡学校组织了什么志愿活动,我总会参加。并且每次都是愉快地去参加,活动结束后更愉快地回家。
到来大学之后,我顺利加入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现在想起加入校青协时宣誓的那个场面,内心依旧热情澎湃,依旧热血沸腾。
大学期间,我从事的志愿服务主要是两项,一项是去敬老院陪陪那儿的爷爷奶奶,另一项就是去学校附近的社区或是公共场所义诊。
每次去敬老院,我们做的事情都非常简单,陪那儿的爷爷奶奶聊聊天,给他们表演一些节目逗他们开心;又或是和爷爷们下一盘象棋,给奶奶们讲一讲大学的校园生活。虽然我们做的事情总是那么简单,但却都能让那些爷爷奶奶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再来谈谈我们的义诊,虽然我们学生义诊的内容都是很基础,很简单的,但在我们走出校门去义诊之前,也是经过好几个礼拜的培训的。在那些天严格的培训里,也让我们明白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做志愿服务不代表你就可以随便,不代表你不需要为你所做的事情负责。一旦你选择了做志愿服务,无论是去敬老院陪爷爷奶奶还是去义诊,你都必须要为你在这期间所做的每个小细节负责。
第一次去一个小区义诊,我的内心是紧张不安的,一方面源于经验的缺乏,另一方面,源于对自己的不够自信。但所有的这些担忧,在我接诊了第一个阿姨后,就烟消云散了。
那位阿姨有高血压史,我给她测量血压后,给了她一些生活中该注意什么的小建议,对于阿姨没有听明白的地方,我认真给她解释着。我依旧清晰的记得那位阿姨临走前跟我说了好几句“谢谢”,那语气是那么的诚恳。而我听到那位阿姨口中的“谢谢”时,我的内心升起一种很满足的感觉,以及那种由衷的无法形容的快乐,爸爸妈妈口中的最纯粹的快乐。
得到,是一种快乐;给予,更是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