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雪花如糖
01.和拆书结缘
2016年11月初,某读书平台编辑发来简信,说我写的文字不错,是否有兴趣拆书,并特意提到有稿酬。
在这之前我根本没听说过拆书,但稿酬二字让人有点心动。毕竟在简书写作半年,文章被授权转载几十家,侵权80多次,可自己没有拿到过一分钱的稿酬(打赏除外)。
先生总是半含着关心半含着劝解地说:别写了,稿费没挣着,弄得腰酸颈椎痛,还不如多上几节课。
听到这些,说一点也不沮丧是自欺欺人。
于是,问了一下度娘,了解了什么是拆书,又特意搜索了那个读书平台,在确定真实性后,我答应了。
经协商,我拆的是心理学方面的一本经典著作(因自己所学所教的专业与心理学关系比较密切,虽然不是心理学科班出身,但对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一些基础课程的接触也近20年了),需在6周内阅读并完成拆书任务。对于一向随心所欲地写作的我而言,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我想尝试一下。
从11月中旬起,拆书工作正式开始,12月30日书稿完成。看着这3万多字,我对自己说:其实你可以!!!
而且,一个星期后,书稿顺利地通过三审三校,对方将稿费已打入我帐户,金额是最初约定的2倍。
02.什是拆书
读到这儿,也许你会问:什么是拆书?
答案其实很简单:拆书就是深度阅读一本书后,将原书的主要内容提炼出来,再结合自己的理解,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阐述原著的主要观点。读者通过阅读拆书稿,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一本书的精髓。
简言之,拆书人就是一本书的领读者,他(她)首先将原著读透读薄,形成一本精简书,然后读者再阅读这本精简书。
当然,有些读者阅读拆书稿后,觉得不过瘾,还会去啃原著。在我看来,这对拆书者而言,是莫大的荣幸。自己的文字激发了读者强烈的求知欲,想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深入阅读一本书,这在浮躁的社会里是件很难得的事。
因此,拆书的过程,好比是老师写讲义的过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出重点内容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重组内容,并通过举例等方式,将深奥晦涩的理论知识用自己的话语生动浅显地表达出来。
拆书稿就像是一本讲义。这是我拆书后得出的结论。
简书上那么多优秀的作者,编辑为什么向自己约稿?对这个问题,我也心存疑虑。
因为我在简书上还没有一篇真正的爆文,虽然绝大多数文章都上了首页,但单篇最高阅读量也就6千多,点赞最多的一篇也才2百多。
所以,真正的原因可能因为我是大学老师,擅长写讲义吧。
03.怎样拆书
对这个问题,很多人提到"RIA"。
R即Read,阅读原文片段;I即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知识;A即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 写和这个知识有关的自己的生活经验,让这个知识和自己有关。
我自己的方法和这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原著是一本国外教材,里面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而且没有明确标注二、三级标题。老外的写作特点是发散性思维强,各种观点都介绍,但不做归纳,也不做任何评价。这和中国学者编写教材的思路完全不同。
也许正因为这样,阅读更能引发人的思考,作者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读者,只是陈述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是与非,都靠读者去判断。
因此,一开始我把书的目录和所有章节内容浏览了一遍,厘清了全书的主要内容,分清主次,然后规划好拆书进程,确定每周拆哪几章,每章大约写多少字。
然后,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每个章节的内容至少精读三遍。
第1遍阅读:列出写作提纲
理解原著内容,挑出重要语句,并将主要内容按逻辑关系用一、二、三等数字标注出来,让内容具有层次性。其实这一步就像写大学讲义中的课程大纲。
第2遍阅读:对大纲内容展开阐述
因为原著非常晦涩,读一遍并不能保证自己的理解完全正确,所以还要再次精读,在充分理解原著的基础上,将大纲内容扩展,尽可能地用恰当的案例将理论通俗浅显地表达出来。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若遇到不太懂的内容,还要查阅各种资料,尽量做到理解准确。
第3遍阅读:修改和完善内容
这一次阅读通常放在每周定稿之前。一本书阅读的次数越多,体会就越深刻。通过这次阅读,进一步对之前写好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既包括各级标题也包括具体的阐述。
也许自己写作态度认真,每周交稿后,编辑审阅后都会发来审稿意见,除了少许需要修改的内容外,评价最多的就是:文字基本功扎实,语句通顺,错别字少,逻辑性强,举例新颖,能用通俗的话语阐述原书的主要内容。
努力,真的会有好的回报。这不是鸡汤,而是我的写作经验。把它分享出来送给热爱写作的你、认真的你、想用码字赚取稿费的你!
•END•
喜欢就点赞,心动就打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