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如期而至,尽管泛在双颊的倦意渐渐褪去,双眼藏匿的精锐还是难以抹去,像一对锃亮的匕首,瞬间戳破天空那一层鱼肚白式的惨淡,眼球才会呈现着无数次力挽狂澜的场面。
其实,那一片惨淡,孕育着活力。人类赖以生存的阳光,其实也需要艰苦的奔跑历程,才能有洒遍尘寰的理由。
夜阑时分,千家万户的漫漫灯火便成为黑色海洋中的失踪者,杳杳冥冥,而秉持着坚定信念的太阳不得不进行着慢跑,在黑夜的拘禁下,缓缓迈出孱弱的步伐,记得小时候问长辈们,为什么太阳会下山?为什么天会变黑?得到的答案皆是太阳需要休息。但实际上,清晨的曙光往往是用太阳永不停息的奔跑换来的,正如逐日的夸父,不过,可惜的是,在这个经典的神话故事中,古人明显是把赞美的中心偏向了夸父,却从未给故事里同样奔跑的太阳以奖励。只是因为人们习惯将自身日落而息的观念强加在太阳身上,久而久之,就忽略了黑夜中太阳隐形的汗水,尽管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代代相传。同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很难将自己和太阳同等化,平行化——也就是说,在大多数人眼中的太阳,要不就是个静止的供人欣赏并且稍微有点作用的物体,要不就被神化为拥有无限权利的神,这两种极端都无法给予太阳真正的赞美。现代社会,有识之士大都提倡“人性”。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需要人性,这恰恰会对观者形成更真切的感受。因此,当你把太阳东升西落的单调过程看作一次振奋人心的马拉松,你会倍加珍惜流泻于手臂的阳光,不会吝啬对其的歌颂。
渐渐地,天空广袤的黑幕淡出你的视野,让满幕惨淡刺激着你的眼球,这个时候,从拘禁中解脱的太阳将逐步进入爆发的状态,即使在人类眼中这个时候的太阳还满带倦意。不过,由于我紧紧攥着这一对“匕首”,才能将这一力挽狂澜的场面尽收眼底––奔跑的速度加快了,地球上片片蓊郁捧着太阳光荣的汗水,太阳凭着声声喘息慢慢突出惨淡的重围,足下深浅不一的印迹飘动着,幻化成灿烂的云翳。
但有谁会和我一样,凝聚着金戈铁马的勇气,描绘着看似突兀的画面?或许,梵高在世,会理解我吧!梵高的绘画其实深藏着真正的人性,尽管扭曲的天空,娇艳的色彩与常规风景画的创作相冲突,然而,就是这种绽放着个人色彩的创作让其鹤立鸡群。
当眼前闪过这一片景象,朦胧的脑海便萦绕着由此产生的幻想,沉醉着,恍惚着,太阳就登上了天梯制高点。倏尔间,一束阳光扑向双颊,脑海中的迷失一扫而空。太阳,已是个无限自由的奔跑者,挂在身上的暖色,赐予人无穷力量,汗水点缀着通红的脸颊,移动着的步伐向地球宣布清晨已至。
记得村上春树赞同过这样的观点––“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旭日东升,便是太阳日日坚持的小举动,就是因为坚持奔跑,所以这个举动有理由成为晨曦来临的信号。
水滴石穿,这个道理谁都懂,但付诸实践,古今中外,有几个能做到?所以,朋友们,每当你们要半途而废,抬头仰望释放着热与光的太阳,她,旦旦奔,不止矣!她奔跑了几千亿个年头,而你只是需要行走一百年甚至几十年,假如你抛弃了这段旅途,那她也可自暴自弃,或许,因为她的任性,你根本就不可能步履蹒跚地享受在地球上的旅程。
当脚下踩碎的阳光跃动着,我怀揣跑步的十二条哲学,奔跑着。那份专属太阳的荣誉,洒满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