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玫瑰的故事》,我看到玫瑰结婚生子带孩子那一段,一种窒息感扑面而来。
眼看着一个生机勃勃、闪闪发亮的女孩,就这样渐渐地黯淡了下去。
那种暗淡无光,跟结婚生娃创业的关芝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时期的玫瑰,在迅速地枯萎。
我情不自禁地发问:为什么会这样?
女人,结了婚生了娃,逃脱不了的枷锁到底是什么?
大学毕业,20来岁,女生与男生一样,从校园走到社会,面对即将展开的新生活,充满了憧憬,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谁不想大干一场呢?
谁又不想实现自我价值呢?
这没有男女之分。
但,在这个所谓的适婚年龄里,恋爱结婚生子,就犹如一股滚滚的洪流,大部分人很难不迷失在这股洪流里,毕竟恋爱结婚生子,约定俗成,是再正常不过的人生流程。
当然,大部分人都是主动选择的,但不可否认大部分人也只不过是随波逐流。
工作没几年,办公室的椅子都还没坐热,就扯证生娃,这仿佛成了女生们不可阻挡的趋势。
玫瑰,她是一个很独立也很自我的人,结婚生子当然也是她主动的选择。
玫瑰,她爱他,所以当方协文提出结婚,他们就顺理成章地结了婚。
结了婚,自然就该生娃了。
我们都活在人生的惯性里。
玫瑰也不能例外。
这个时候,我们依然对婚姻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至于婚后的鸡零狗碎,我们并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充足的心理建设。
但,一个证就是那么神奇,仿佛有了这个证,一切就能变得冠冕堂皇了。
玫瑰问方协文,我想回北京住几天,可以吗?
方协文是怎样说的,他说:你是我方家的人,以此为由拒绝她回娘家。
玫瑰的爸妈到上海来看女儿,发现女儿过得不开心。
妈妈说,如果女儿过得不好,就把她带回北京。
爸爸很沉重而无奈地说:“这合适吗?”
这个时候的玫瑰过得痛苦而隐忍。
最终,他们也没把玫瑰带回北京。
这是为什么?
他们是高知家庭,确实非常有素养,懂得什么是边界感。
虽然他们对玫瑰疼爱有加,但是他们也认为玫瑰既然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就该过自己的生活,在这个有婆婆有丈夫的方家里,他们也做不到不管不顾地把女儿带回北京。
换个角度来说,这是不是因为父母也认为玫瑰已经是方家的人了?
这种传统观念,深入人心。
再有实力的娘家,也无奈于“你已是某家的人了”。
只因为领了一个证,女人因此从属于某个家了。
女人的自由,仿佛就这样被关在了这个证外。
玫瑰说,能不能让我妈来陪我住一段时间?
方协文,完全不管玫瑰的需求直接拒绝。
“你爸妈来了,就把我妈赶走?你妈来,我就不方便了,你是我方家的人……”
这个玫瑰的丈夫,自从结婚后,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再也没考虑过妻子的需求了。
这样的底气从何而来?
一纸婚书的威力实在是太强大了?
我自己,结婚多年,也再没回过娘家过年。
一方面,男方觉得你是他们家的人了,过年过节那自然是要在男方过的。
另一方面,女方家庭也会觉得这是理由当然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嘛。
我有一个闺蜜结婚后带女儿回家过年,她妈妈让她在除夕夜12点来临之际,带着女儿到家外面先呆十几分钟,过了12点后才能回来。
闺蜜说起这个事情,满是心酸。
谁懂呢?
玫瑰跟方协文的这段婚姻,真是看得广大观众咬牙切齿,恨不得把巴掌扇到屏幕里面去。
玫瑰怀孕期间,有一次挤公交车晕倒送到医院。
方协文到单位帮玫瑰请假,就这样自作主张帮她把工作给辞了。
研究生毕业才工作了一年多,玫瑰当时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单位还因此成立了新的部门让她负责,她对此充满了热情,也想做出一番成绩。
可是一切嘎然而止。
玫瑰知道了这件事后,气得喘不过气来,刘亦菲把玫瑰生气、愤怒、心痛的情绪演绎得淋漓尽致。
「为你好、为孩子好」,这是多么合理的借口啊!
貌似又说得过去,为你的身体着想为孩子着想嘛。
让你哪怕不是心甘情愿,也仿佛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
向来有主见的玫瑰,也不得不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接着,没经过任何商量,又自作主张把他妈妈接过照顾玫瑰。
婆婆过来,是以照顾你的名义过来的。
这个时候,你又如何开得了口,请她回去呢?
说啥都是错的,毕竟人家是来帮你的。
我妈辛辛苦苦照顾你,你有任何意见都是错的。
这是多么巨大的道德绑架啊。
曾经自由洒脱的玫瑰,变得隐忍起来。
怀孕生下孩子后,你作为一位母亲,对孩子有责任,幼小的孩子需要妈妈的陪伴,你是我方家的人等等。
把道德绑架进行到底,甚至又一次自作主张偷偷地回绝了玫瑰的工作录取通知。
终于,玫瑰不能再忍,离婚了。
现实中,又有多少女人可以做到这份清醒和勇敢呢?
甚至,被绑架束缚久了,你都以为这样是对的,是理所当然的。
当我看到黄亦玫想买一幅小孩的画,掏出钱包,发现连50元都不够了。
看到这里,真是心酸至极。
我想,此刻的玫瑰,她一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她打电话给苏苏,对苏苏说:以前做什么事情,只问自己想不想,我现在发现很多事情,想做,但是你已经做不了。
那是一种深深的无助和无力感。
最后她还让苏苏如果有兼职的活就给她一些。
她何曾缺过钱呢?
这也是一种巨大的落差。
如今怀孕在家,如果丈夫不主动给,那自然是没有钱的。
丈夫不仅不主动给钱,还把她手头上仅剩的钱拿去做了首付。
其实这个时候的方协文根本不太缺钱了,只是不想给她钱,不想让她有自由罢了。
而对于黄亦玫来说,这只能是自己的课题,仿佛任何人都帮不了你。
她只要开口,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都会给她钱。
但是,又怎么开得了这个口呢?
这个时候,玫瑰的爸妈甚至都不知道她没了工作。
不想任何人知道自己的这种境况。
不想让家人朋友看到自己窘迫。
不想让任何人担心。
并不是没人帮忙,而是接受不了别人的帮忙。
爱情与婚姻,现实与理想的撕裂感,都在一一呈现。
她打电话给爸爸,说身体挺好的,就是精神有点迷茫。
一方面想对家庭对孩子负责,一方面想追求事业实现自我的价值。
你会因此来回地撕扯,无论取舍哪一方面,都难以做到自洽。
尤其在得不到丈夫支持和尊重的情况下,这是一个无解的困局。
面对这样的婚姻,离开一定是玫瑰最终的选择。
爸爸曾经告诉她:黄亦玫这个名字永远代表的是最真实的你,而不是依附于任何人和任何环境。
玫瑰她就是这么做,逃脱不了枷锁,直接扔掉了……
作者/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