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1篇读书笔记 ,总第1/50篇。
前言
如果不是2017年深读了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学原理》,也许还在专业上迷茫;如果不是2017年深啃《结构思考力》与连读3遍的《金字塔原理》,我的思维还不会开窍;如果不是复训职业生涯培训课,也许我还看不懂职场的要求。所以,2018年的新年计划里就有阅读50本书,而想让书产生最好的效果,当然要有笔记,因为我越来越坚定相信“记录就是最好的发生”。 这是商业领域(专业)的第1本书,假期计划第1本书完成,2018年深度阅读第1本书,用时7小时左右,共读2遍,第2遍为深度阅读,附思维导图读书笔记1份。(培养读书习惯,所以要记录用时)阅读目标:学习小米塑造参与感的方法,找到1-2个可实践的方法。
一、《参与感》概要
如果要归类的话,我认为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案例书,作者是黎万强,小米的联合创始人兼小米营销总负责人。作者前2章总述了小米营销(互联网企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参与感,从做产品到营销都遵循塑造用户的参与感,以及小米践行参与感的三三法则;我认为小米的参与感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一个小米个性,从产品开发到营销,甚至是小米内部的组织与管理都真正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正如我们的一个最大规模的代理商所说,组织内部的考核只有一个标准“客户永远是对的”。
二、如何塑造参与感
当我带着问题来读这本书的时候,思路逐渐清晰开来。
(一)参与感的三三原则
作者认为,塑造参与感是战略与战术的结合,在互联网时代下,塑造参与感从战略部署上来讲,要有3个方向:爆品思维、新媒体思维以及粉丝(社群)意识;搭建了战略思维(方向后),具体的战术也有3个层面:确定参与节点,然后设计互动方式,最后利用口碑进行传播。如果从营销原理4P来解释的话,爆品思维主要是产品策略;新媒体及粉丝(社群)在本质上还是渠道(信息传播的方式)策略。最具有挑战性的是,如何设计更吸引目标群体的互动方式及口碑扩散方式,以及根据这个方向设置的组织架构及考核。对我来说,最触动我的是新媒体思维以及口碑传播,这里延伸出2点就是新媒体运营以及信息传播的方式(深度事件传播和用户分享互动传播)。
(二)做产品既要顺势而为,也要先做品类在做品牌。
(1)选择做什么样的产品,如何做,是我们在开发产品时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因为目前我也就职于一个迅速扩张的公司,公司经营品类特别多,所以我也比较关心这个问题。本书认为,做产品,首先是“站在风口上”,然后是先定品类在做品牌,这就是先看行业规模,再做一个细分品类,专注极致的做爆品,比如小米宣传“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或者“第一步互联网手机”,比如我们即将上线的“母婴人的第一台JS”,围绕这个品类,在做产品销售战术。作者认为,参与感从产品研发设计到营销都必不可少,而我因为是做营销,所以更专注于产品销售环节。
(2)产品问世后,如何做产品营销,这是销售环节关心的第二个问题,也是小米称之为互联网营销的原因之一。产品问世后,产品卖点的提炼设计,做新品发布的方式,做预售的方式,以及预售的渠道及口碑扩散传播,是一个系列也是一个好玩儿的事情,小米是这么做的。
1、从产品卖点提炼设计来说,作者认为:首先要考虑一个场景,在那种当下会如何向朋友推荐该产品。也就是说,该卖点要接地气,最好只有一个主卖点,设计要简洁。例如:小米2S,就是快。产品的卖点不同于噱头,“卖点是用户愿意为之掏钱的,噱头是有意思但用户不会为之掏钱的。卖点定义分为二类:一级卖点和二级卖点。一级卖点只有一个,这样用户才会记得住,如果说三四个等于没说;二级卖点是辅助一级的,一般有两到三个。比如:小米活塞耳机,99元听歌神器——1、铝合金音腔;2、凯夫拉线材;3、礼品包装。
这个让我联想到我最近接手的一个新产品,以及我们一直强调的销售话术,一个最重要的卖点就能让客户铭记。对于线上推广来讲,最重要的是唯一,方便记;线下销售,会碰到用户的很多问题,但一级卖点仍旧只有一个。
产品的设计结构也是有套路的,一般是从上到下:第一句是一级卖点,第二到第三句二级卖点,价格、产品图、购买方式和公司标志,最关键的标签一定要有(比如价格-性价比)。【找到海报设计的依据】
2、做新品发布的方式,是新品初次与用户见面的方式,到底是做产品,还是做概念。小米侧重于PPT和产品。小米有个新品发布的方式:侧重于产品,不停改。小米有个产品网站,围绕某款产品做一系列宣传,向用户科普产品知识。
3、最好的互动在于,小米做了个销售的改革,做网站预约销售,“橙色星期二”,并有预约分享奖励,来和用户实现分享互动。如果我们做线上与线下宣传,如何在传统渠道使用这个方法呢?【限量首发,前5名下定发朋友圈,享受立减500元】
4、产品的宣传渠道若要借助新媒体传播渠道,也是有不同的信息传播途径的。微博人群一对多,主要是深度话题传播与分享;微信是一对一,适合服务传播。
案例:《我们的时代》《150g青春》。
读完此书,我从营销运营的角度了解了一个产品营销的全过程,为2018年工作计划提供了新思路;但是还有一个疑问留在这里:如何利用传统渠道的客户建立社群,做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