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景难题 -
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中考的时候,以为考上一所重点高中就可以不用天天补课了,没想到还有挑战更大的高考在等着;好不容易熬到高考,以为考上大学后就可以好好放松下了,没想到还有残酷的求职找工作在等着;工作后,以为终于自由了,可没想到还有更现实的生活在等着......无休无止,总会有那么多的意想不到,好像进入到了一个“怪圈”一样。
管理者的工作也是如此,在管理这个位置呆得越久,面临的问题就会越复杂,工作就变得越短暂、零碎,进而流于表面;职位越高,他们掌握的信息就越难委派出去;更有甚者,他们很难增加自己的可用时间,尽管企业的很多复杂问题都需要他们花大量时间来思考,但他们也只能选择把主要精力放在当前的、切实的工作上。
你是不是也陷入了这样的“怪圈”?那怎样才能有效来管理呢?
- 书中的答案 -
《管理工作的本质》这本书告诉我们,有效管理,管理者们要做到10个要点:
1、分享信息
管理者有了管理之便,自然很容易获得很多独家信息,但由于很多信息都是口头的,不便传播,就会导致管理者不愿广泛传播(久而久之就会囤积不少信息呢!)。而没有获得这些信息的下属们就会表现出一副呆萌样!
因此,作为管理者,要把自己掌握到的信息弄成书面的形式分享给下属们,一是能让下属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二是让下属努力工作更有方向感。
2、有意识地避免表面化
工作“表面化”是管理者最主要的职业危机,为此,管理者要有意识地避免表面化,这就需要注意3个问题:
就算你有时间能够把一些工作处理得更好,也要把其中大部分分派给专人处理;
对下属工作的审批不仅仅局限到最终的Yes/No,而应在理解总体形势和细节的情况后做出决策;
面对一些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如组织结构重组、组织扩张、处理重大冲突等,不要一点一点轮流处理,而要在一个整段的时间里快速地处理,以免事情在渐进式处理方式中逐渐偏离了方向。
3、分担工作
克服管理工作负担过重的一种方法就是工作分担,拉上一到两个人,组成一个小团队,管理者自己充当好“决策者”就行,其他工作划分给不同的人,让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为自己担当“联络官”或者“名义领袖”的角色。
4、从义务中获益
如果管理者只把义务当成义务,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的时间全被义务占据了!管理者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可以为所欲为,而是因为他能够从不得不履行的义务中让自己受益。
如,作为“名义领袖”会见他人,可能会带给管理者新的信息来源;出席会议,可能会给管理者一个施行领导力的机会......
5、从义务中自我解放
光从义务中获益是必要的,但这还不够,管理者还需要从义务中释放自己,腾出一部分时间来投入到他感觉应该注意的问题上。在管理的工作中,“自由”时间是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找出来的,所以,管理者就必须强行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写到日程表里。
6、强调适合于情景的角色
尽管管理者有10个角色都要扮演(不记得的同学回去再看一下),但大多数管理者都必须在特定的情景中给特定的角色以特别的关注。
如,生产经理可能需要特别注意“故障排除者”角色;面对竞争激烈的管理者,可能特别需要关注“创业者”角色。
具体要强调哪种角色,依情景而定。对任何一项管理工作来说,总有一段时间要集中进行变革,一段时间要致力与寻求稳定,一段时间要强调领导力,一段时间要处理干扰因素,一段时间要补充资源......
7、小中见大
管理者所面对的困难和玩拼图的人是相同的,他们的工作都是些细枝末节,但他们必须时刻保持整体观念,在细节中获得整体的信息。
8、认识自己在组织中的影响力
好比妈妈对小孩子的影响一样,管理者对下属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也许会超出管理者们的想象。比如,随口一说的评论、转瞬即逝的想法、无意间透露的信息,都会给下属造成很大的影响,你可别一不小心伤害到了下属的心而不自知。
9、面对联盟的发展
一个组织,不可能只有一个管理者,那么,对于管理者自己来说,就应该权衡好与其他“联盟者”的关系。
10、借助管理学家
借助管理学家来处理日益复杂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尤其在战略决策方面,管理学家的帮助更为重要。因为战略问题都很复杂,而管理者通常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分析它们。这时,管理学家就可以帮助管理者寻找机会,分析可选方案的成本收益,以及开发更好的选择模型;还可以为预见到的危机设计预案.....
这多好,能省不少事儿呢!
第五周 完
- THE END -
这不是结局,甚至连结局的序幕都算不上,但它或许是一个序幕的结束。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