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种本能,闭嘴是一种修行,沉默是一种智慧。
在儿子备考的最后三个月里,我给自己立了个规矩:学会闭嘴。在实践的过程中才发现:学会说话真不算什么,学会闭嘴那才真叫个难。
刚开始,尽管已下定决心闭嘴,也在内心千百遍地念紧箍咒般一再告诫自己:憋住,憋住,但一见到他玩手机的那个如痴如醉的样子,我内心然燃烧的小火苗立马就会被点燃。
当过程没了终点和目标,那就不叫过程了,我们走出的每一步也只不过是散步。
为了做到无视儿子的机不离手,我刻意转移注意力。他玩游戏,我看简书;后来觉得不妥,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玩游戏,我看书,并叫上孩子爸爸“隔岸观火”,发现苗头不对立即轻咳示意;再后来,感觉自己貌似可以直面问题了,我不再刻意克制自己,而是专心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中。这时,孩子失衡了。
他玩的不再那么淡定。一会给你扯个子虚乌有的历史人物,说上三言两语;一会给汇报个结束时间;一会没话找话的给你闲扯两句。这让我Get到了他的心虚,因为平时玩都是敛声屏气的。
真正的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
学习之前,这些诸如“生命影响生命”啊、“以身作则”啊、“言传不如身教”啊等等的大道理,之于我就是儿时那种机械背诗的感觉。经院长解读后大彻大悟,更加断定这个办法切实可行。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见我依然视而不见,默不作声。孩子更是坐立不安,心神不宁了,每次都是早早地结束,然后向我抛出一句“妈妈,你是不是想给我说……”?
育儿,说到底是一场父母与孩子心理博弈的战争
如皮亚杰所说,孩子天生是心理学家。可以说,孩子天生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可以轻易找到父母的伤痛在哪里,并引导我们回想起昔日的恐惧和愤怒,他们能为我们提供完美的机会,帮助我们成长和疗伤。不得不承认,孩子预判的那些话,真的就是我内心真实的声音。自此,我更加用心地和孩子进行着这场心理博弈。
育人先育己,父母当修为
记得院长说过:当妈妈的能量强,生命状态好的时候,这种博弈的力量就强。于是,弱势的一定会跟着强势的走,一定会更强的,这是个自然规律。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不到位?不是家长说得不对,而是冥冥之中,孩子的能量比家长强,这个就是孩子的倔强啊。因为他的能量强啊,家长的内在能量低啊,所以就很容易被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带动啊。
真是的!慢慢的,孩子真就有所收敛。我及时赞美与认可;鼓励与正向引导,并看着笔记用院长教的管理手机方案,沟通流程,接话技术等实战实操,最终使孩子对手机的管理有了不小的改变,甚是欣慰!在此,感谢院长大爱传经授道,感谢阿莲老师引领。
成长日记
1.进步点:有自我改变意识,做到了不忘初心
2.提升点:改变理念,放下管控孩子游戏的执念。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游戏不是一天玩起的,也别指望三两天就能放下。给他时间自我调整,允许他今天说放弃明天又捡起。毕竟,比起高考,孩子一生的成长更重要。既然一时间改变不了现状,那就先与问题同在,发展他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