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来了》是作家涅斯特林格写的一部讽刺小说,这部小说讲了主人公狗想到广阔的世界去看一看,于是它来到一个又一个的地方,在一个小酒馆当上了保安,在一个剧院和一头猪成了明星,在一个学校成为很受欢迎的代课老师,由于生病了,狗住进了医院,后来康复出院了,狗还当了养父,照顾一群小猫,在一个小镇,熊参加竞选议员最后狗帮他摆脱困境,后来狗回家了,它觉得家也是世界的一部分,这个故事从家出发,最后又回到了家,故事就这样圆满结束了。 其实作者就是借动物来写他所看到的这个真实的世界,这个小说每个章节内容都差不多,如果作者想让小说再长一点,就可以再写一写狗去过的地方,仔细看看每个章节,它们的情节都是相似的,作者先写狗来到哪里,接着交代一下狗新的身份,围绕这个身份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借故事讽刺某种现象。比如第一章狗和作弊的猪,狗来到了一家餐馆,当了这家餐馆的保安,围绕狗发生了一系列故事,在这里它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奉公守法,使这个酒馆由原来乱糟糟的变成井然有序,大家变得更加礼貌。作者借此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社会现象。
这是一部讽刺小说,每个章节都要讽刺一些社会现象,比如第二章狗来到剧院这个部分,它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猪的成功就是空前绝后的,大量的报纸争相报道:《王子寻求幸福》近日上演新版本,剧中增添了许多滑稽的场面,演出的时长压缩不少,长期甘当配角之后,艺术家猪在演出中大展才华,获得空前喝彩。猪成为明星后,好事接二连三,不久,它与本城最大香肠制造厂的女老板喜结良缘,结婚后入股夫人的公司,身价暴涨,其实这样的情节不是发生在小说里面,现实生活中层出不穷,它是在讽刺当时社会中对明星的追捧,崇拜和喜欢,讽刺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讽刺当时的娱乐圈。猪玩牌时作弊,却说是因为想交好运才作弊了,还有狗与猪一次在野外过夜,猪找种种理由,不愿在野外过夜,其实就是猪不愿去受苦,当狗说打工赚钱时,它又是咳嗽,不是哽咽,真是好逸恶劳,猪就是一头经常骗人,贪图享受,好吃懒做,不学无术的猪。而狗呢?更聪明,更勤奋,更有表演天赋,无论品行,努力的程度还是能力,猪都没办法跟狗相比,猪根本不会演戏,在一次演戏中,胡乱跑了一通就莫名其妙的红了,狗那么努力,只是一个普通的演员。这种现象在当时娱乐圈中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到了第三章,狗来到了学校,这个章节的很多细节在讽刺教育,讽刺学校,在这里狗成了孩子最受欢迎的老师,狗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卖水果和青菜的商店,往那儿走的路上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买东西时学习消费策略,而从回学校的路上上体育课,因为学里们要用一条腿蹦着走,狗是把数学、科学、交通结合起来学习,一个来回的工夫所掌握的能力,也许是老师在课堂上花一个月的时间也培养不出来的能力,狗才是一个真正懂教育的老师,现在学校教育实践太少,只会刷题应试,而像狗这样的老师太少了,很多学校的老师教学太刻板了,特别是作文,没有建立在经历、体验的基础上,纵观现在课堂上的一些老师不够幽默,为了学生的成绩,整天板着面孔,还有对老师好坏的评判,太死板,靠获得的证书、成绩,根本没有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面去评估老师,就像文中的狗,却因为没有教师资格证而下岗了,评判一个人是需要看他真正的能力的,就这样一个故事,把教育讽刺的体无完肤。
狗来到医院这个章节,狗觉得自己在医院竟然能活着醒来真是奇迹。到了第五章,狗做了养父,狗对小猫尽心尽力,但它的罪名却因此多了四条,狗实在是想不通,它原本只是想帮助它们做些有益的事情,成为一只有用的狗,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呢?到了第六章、第七章狗和熊的伪装,狗为熊担忧,这种伪装难道不是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吗?
一个作家把社会的阴暗面展示给我们看,并不是要放大这个阴暗面,讽刺是为了让你看到问题所在,讽刺是为了改进,批评这个世界,其实是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
在这部小说中,除了讽刺,作者还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美好形象——它带着帽子,围着围巾,拎着公文包,总是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总是忙着向前赶路,它就是美好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