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做家务吗?”,这个问题抛出来后,500人的会场,举手的不超过20个人。
戴老师问,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可以挑选自己的员工。
请问,你是会挑选名牌大学毕业但不爱劳动的人还是一般大学毕业爱动手爱劳动的人?
如果你的女儿要嫁人了,你挑选你的女婿,你是选择爱干家务的还是不爱干家务的?
那如果你的儿子要挑选儿媳呢?你会挑选爱干家务的那个还是不爱干家务的那个?
如果我们都知道选择怎样的人是好的,但我们并不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变成爱劳动,爱付出的那个。那惨了,以后在场的绝大多数的儿子都要打光棍,女儿都要变“剩女”了。哄堂大笑。
哈佛大学学者的一个研究:爱做家务的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15:1,犯罪率为1:10。爱做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看到这组数据,我相信所有人的第一想法是,鼓励孩子做家务。
做家务是一件小事吗?不,做家务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枢纽。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明白责任和担当,明白付出和感恩;父母在与孩子配合的过程中,明白了接纳与放手,因为孩子有可能会让简单的家务变复杂,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宽容,允许孩子“试错”,给予孩子成长的时间,他总有一天要和心爱的她组成自己的小家,承担自己的责任。
你想过一个问题吗?你想要别人什么样的优秀品质,而这个品质是对于你而言,那反过来,你呢?有让对方觉得好的品质吗?或者,我们提升一个层次,你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想到付出些什么了吗?
智慧的你将作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