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吃在酷暑,写在暖冬时的文字。
伏天的北京城又闷又热,从早晨上班出门开始,炎炎热浪就熏得你浑身开始发粘,等到下班,积攒了一个白天的热浪在你走出公司大门的那一刻扑面而来,让你整个人从里到外热透了,连呼吸都像是被强制摁进水中窒息一般。
这个时候,一碗铺着细碎冰碴的冷面就是世间最美的美味,是对抗这个夏天的抗暑利器,一口下去,酸甜的汤汁裹着凉滑的冷面顺着喉咙润润地下到胃里,中间细碎的冰碴堪称点晴之笑,让你从内到外感受到凉爽。
我从小生活在汉族、满族和朝鲜族混居的长白山里,这是山间的一座小城,离中朝边境并不算远,所以我从小便能吃到许多正宗的朝鲜族美食。
在朝鲜族的民俗传说中,自古就有在农历正月初四中午吃冷面的习俗,说的是在这一天吃上长长的冷面,会长命百岁,因此,朝鲜人把冷面又叫作“长寿面”。
小时候并不知道冷面如何做,长大后才从理论上对此有所了解。最正宗的方便面是由荞麦面做的,面汤则以牛肉汤或鸡汤为佳。先把面烫好;再用水将牛肉煮熟,牛肉取出备用,汤中加盐、糖、醋等配料,放入冰箱中冷藏;将荞麦面放入事先装有冰块(碎冰为佳)的碗中,铺上切好的辣白菜、牛肉片、黄瓜丝、梨条等,最后浇上冷藏好的汤汁,一碗酸甜适口的冷面就做好了。
这是一般的做法,还记得小时候,家乡的冷面是分甜口或咸口,还分热汤和凉汤,配菜中往往还有山胡萝卜(一种类似人参,颇有嚼头的山野菜),小时候牙齿没长开,刚开始吃这种山胡萝卜的时候根本嚼不动,一度很讨厌。长大后,越吃越感觉这种山野菜的好处,可惜现在已经不大吃得到了。
都说现代人夏天离不开空调、WIFI和手机,而在我小时候,一碗5块钱的朝鲜族冷面,就足以让我度过这个夏天了。
据我个人感觉,在北京,冷面并不流行,在五湖四海美食荟萃的北京城中,冷面从来摆不上那些大饭店的餐桌,只有街边的小饭馆才有冷面卖,这些饭馆大多由东北人经营,少量其它地区的人做的冷面,做的也并不正宗。
当然,去朝鲜共和国设在北京的牡丹峰餐厅吃冷面,那又是绝对正宗的了。顺便还能看朝鲜族美女的歌舞表演,秀色可餐,不过如此。
在外多年,吃过美食无数,冷面在我的饮食菜单里是上不得台面的,五湖四海有太多的美食可供我品尝,儿时吃过的冷面随着我离家漂泊而渐渐在我的记忆中远去。这次回京寓居,在感叹房价涨到天际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北京夏季的炎热,冷面这道家常面食便在我的记忆中“活”了过来。
一日下班回家,经过路边小店时,发现店外招牌上有“正宗朝鲜冷面”这六个字,嘴里的口水和胃里的馋虫同时蠢蠢欲动,先不管它是否正宗,尝尝去!
进门点餐,老板和服务员都来自东北,心下突然定了一多半,毕竟是东北人做的冷面,总该比其他地方的人做的要好一些。不多时,冷面上桌,让我大喜的是面上端端正正地铺着一层细碎冰碴,让人一看就心下大爽!
挑一口面,混着冰碴和面汤入口,嗯!味道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