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另一半之间的沟通有遇到过不顺畅的时候么?
你会把情绪忍住不发或容易暴跳如雷么?
你喜欢现在和自己的关系么?
而这本书教会了我,怎么样去让爱融入生活。
我们最容易伤害的人,是我们身边和自己拥有亲密关系的人,爱人、孩子、家人们、朋友、合作伙伴、公司同事等等,这也是学习这本书最大的动力!
非暴力沟通主要是有四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就是观察事实
第二个要素就是表达感受
第三个要素就是体会需要
第四个要素就会提出请求
观察事实
观察事实做起来很简单,它只需要把我们自己想象成是摄像头,然后像摄像头一样的,去记录事情的发生,描述出来就好了。但事实上,我们做起来却非常的难,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混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我们的看法评论?
举例:“我儿子经常不刷牙”
这是事实还是评论呢?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事实,我们的意见不一致。我认为“经常”是评论。
“本周我儿子有两次没刷牙就上床睡觉。”这句描述了观察的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
生活中的我们习惯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去批判别人,用自己主观的道德标准去评价别人,特别是对待陌生人,看到有人不插队,就很容易把他划入“素质差...”或去区分,好人,坏人,正常的不正常的,负责任的或者不负责任的,聪明的或者愚蠢的等等,其实这也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给人去贴标签。包括对待身边亲密关系人的敏感行为,也会本能不爱看待事实,会本能地去表达自己的一个看法,去评论别人,这样就很难站在一个事实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在生活中容易出现的“你总是...”、“你从来...”“我觉得...”、“你永远...”等词汇往往表达是评论。当事实和评判混在一起说,对方更容易听到批评,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本能的反驳你几句,不仅伤感情,还达不到理想的沟通效果,造成矛盾升级。
体会和表达感受
表达感受,要去学会区分什么是想法,什么是感受?
举例:
女友:“最近你对我不太关心,我觉得你不再爱我了”
这其实是一种想法,这会有让对方有一种本能的辩解冲动。
女友:“我最近比较孤单,感觉有点失落...”
换一个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个感受,一方面认识自己的感受,而且也很利于情绪的疏导,释放情绪,也会更容易得到对方的一些理解。
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能让我们更清楚表达感受让沟通更顺畅:(见文尾)
需求得到满足:兴奋、喜悦、、、
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害怕、担心、焦虑、忧虑、、、
代表想法的词汇:“我感觉我被抛弃了...”、“被羞辱”、“被虐待”、“被拒绝”、“不受重视”、“没人理我”等等要和需求区分开来。
发现需求
发现需求,你内心想要的是什么?比如“被关心”“被尊重”“被认可”等等关注内心内在的需求,而不是外在的一个物质的需求。
举例:
妈妈:“你这次考试才考这点分数,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
言下之意,父母伤心是孩子造成的,而事实上,父母的伤心是由于对孩子的期待造成的,其实它的背后是有一种需求需要被满足,人的感受都是由自己的需求造成的,不是对方的行为造成的,是自己想要孩子优秀,想要孩子高人一等的期盼造成的,和孩子考试的成绩无任何相关性。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考60分,有的家长很开心,有的家长很伤心。父母看到孩子考低分很伤心,孩子看到父母伤心,就会很内疚,会好好学习,来迎合父母,遗憾的是孩子这么做,并不是本身出自于对学习的热爱,长期这样心态下很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妈妈:“你这次考了这个成绩,妈妈很失望,因为妈妈很看重你的学习态度,希望你可以认真对待学习...”
父母对孩子说,把自己的需求告诉对方,让对方能够更好的去理解。
提出明确请求
最后,提出明确的请求,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对方才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举例:
妻子说:“你能不能别这么忙?别这么晚回家。”
其实用这种语言去表达的话,很容易让人模糊,对方根本就不能够很积极地作出回应。
妻子说:“我希望你能每周有一天的时间在家里陪着我,跟孩子。”
这种的话,那是非常具体的一个请求,这样子的话就会有希望得到对方积极的回应,所以避免使用一些抽象的语言,越具体越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别人就很容易可以了解到,我们想要的是什么也就很容易获得对方的回应。
遗憾的是大部分人,都不习惯用需求的角度去说话,习惯性用批评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需求,有命令,说教指责的方式,告诉别人不要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当别人听到这样话的时候,本能的会为自己辩解去反唇相讥,导致不愉快局面的发生,所以,我们要明确谈话的目的,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因为一时的发泄情绪,偏离了自己谈话的目标。
家庭矛盾中妻子想要丈夫陪伴,也是这种需要被陪伴、被呵护的需求没有被满足造成的,并不是因为对方没有回应造成的。明白这一点,给对方一个明确请求,也是能更顺畅沟通。
如何充分表达愤怒
当别人对我们使用暴力语言的时候,我们的反应有几种呢?第一种是很自责,很内疚,甚至是厌恶自己,觉得都是自己的错。第二种,就会指责对方,甚至反唇相讥,然后和大大对对方大吵一架,让矛盾升级。第三种我们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第四种,我们可以管好自己情绪的时候,还能用心去体会对别人的感受,能发现对方需求去解决问题。
如何去回应?
也是四步法:第一步,是观察事实,
第二步,那是什么想法让你生气了?
第三步,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我此刻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感受背后的需求是什么?是不是有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导致我生气的呢?
第四步,明确提出你的请求。
举例:背后听到有人说自己坏话,非常生气,如何正确回应。
首先,先管理好自己情绪,听对方说,如果是事实的话,应该虚心接受。如果不是事实,也不要马上去辩解。因为辩解会带来更多的冲突,而是要用心去聆听自己的感受,体会感受过背后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珍惜友情?需要尊重?),然后聆听对方的感受,发现对方需求是什么?如果对方一味的在指责,却没有表达出明确的请求的时候,也可以引导对方,让他提出一个明确的需求,比如问对方,你希望我为你做什么呢?这个时候对方可能会说出一大堆他不希望你做的事情,但你可以进一步引导对方,去说出她希望你做的事情,这样沟通会更有效一些。
我:“我听到你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我感到很愤怒,也感到很伤心,因为我很在乎我们的友情,而且我也很看重你对我的尊重,所以说呢如果你以后有事,有对我不满的时候,可不可以当面对我说。”
不要认定对方的行为让你愤怒,让你愤怒的是你自己的想法
爱❤️自己
我深信,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或义务来选择生活,是爱惜自己的重要体现。——马歇尔.卢森堡
爱自己,和自己和谐相处,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其实内心就相当于现有一个批判官的存在,随时随地地批评自己,那怎样和自己和平相处呢?就需要通过转变自我沟通的方式。
当我们没有做完领导要求的工作,没有兑现对朋友或爱人的承诺,是或者受到他人的批评与指责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自责会羞愧。我们盯着那些2%没有做,却常常看不到98%已做的。我们甚至忘了自己在这个世界是一个特殊而唯一的生命,而不是一把椅子或一张桌子。这里就用书中的话来表达更易让我们感受到如何爱自己。
留意和自己对话的词汇,少“‘应该”、“不应该”、“不得不”这些容易引起内疚和羞愧,引起内心内耗和分裂的词汇,用“选择做”去代替,“不得不去做”。把自己认为不想做,又一定要做的事情用清单罗列出来,改成“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
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练习,我总结的读后感还很青涩,但忍不住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阅读这本书,对我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亲密关系的改善,从时常的暴力沟通慢慢转化为去感受和聆听他话语背后的需求,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一旦明白所有的愤怒、伤心、抱怨、不理解,都来自于自己背后的需求,你只需要去感受到它,转化为明确的请求去告诉他,我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慢慢感受到爱❤️在我们心中涌动。
表达感受的词汇表
需求得到满足:欣喜、甜蜜、精力充沛、兴高采烈、感激、感动、乐观、自信、振奋、开心、高兴、快乐、愉快、幸福、陶醉、满足、欣喜、心旷神怡、喜出望外、平静、自在、舒适、放松、踏实、安全、温暖、放心、无忧无虑
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害怕、担心、焦虑、忧虑、着急、紧张、心神不宁、心烦意乱、忧伤、沮丧、灰心、气馁、泄气、绝望、伤感、凄凉、悲伤、恼怒、愤怒、烦恼、苦恼、生气、厌烦、不满、不快、不耐烦、不高兴、震惊、失望、困惑、茫然、寂寞、孤独、郁闷、难过、悲观、沉重、麻木、精疲力尽、萎靡不振、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尴尬、惭愧、内疚、妒忌、遗憾、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