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儿子少接触电脑,陪他去户外打乒乓球。很久没有打乒乓球了。
曾经我是多么喜欢打乒乓球呀,一天打三场。我对一件事情的热爱好像都是三分钟热度。
刚开始去乒乓室打球的时候,一个老鸟对我说就不知道你能坚持多久,我心有不屑,我这么喜欢它。我还需要坚持多久?那还用说一辈子呀。他摇摇头,说不一定,很多人刚开始来的时候也是激情澎湃,没多久就来的很少了。我心想,咳!我能跟他们一样!
现实啪啪打脸。只能说我没有他那么热爱,因为后来我又转项跑步了。乒乓室竟然有两三年没有去了。而且当我再想到它完全没有当时的热血沸腾。甚至那种看到乒乓台就挪不动脚的状态已然变成一种漠然的遥远。
儿子不怎么会打乒乓球。但偶尔接的球也很漂亮。我忍不住夸他,看得出来他很得意但表情上努力想表现得云淡风轻。因为水平悬殊太大,打着打着我就没有兴趣了。儿子也许是感受到了我的敷衍。说要去买饼就走了。
刚好这时候来了一个小哥,说看起来我打球还可以,要和我打两局。其实这个人我认识之前在乒乓球室见过,不过他可能早已不记得我了。他也是一个一直热爱的人,刚下班就能从随身背的包里掏出乒乓球拍来,这样的热爱是深刻的。
我因为太久没打而打不好,又觉得他对我有期望,愈发的发挥不好,身体绷得紧紧的,表情也难以放松。
打球是需要心理状态的。心里状态好相应发挥也会更好。我如此的心理状态,越打不好越担心,越担心越打不好。只能给对方带去很不好的体验。我明显感觉到对方仅仅使出了三四成的功力。而我已经尽力了。要么接空,要么飞,要么不过网。
对于竞技体育项目来说,如果两个人的水平相差悬殊太大。对于那个水平更高的人来说是异常痛苦的。我刚刚经历了这样的痛苦,即使是自己的儿子呢,也没有那么多的耐心。
刚好有一个大姐过来,赶紧让她接住,灰溜溜的逃跑了。
其实这有什么呢?真的是我想多了。此前我也曾跟与我水平悬殊的人打过。没有那么多敷衍。虽然体验会差一点,但同样可以让自己得到练习。如果去那么在乎对方的期待,那我打的不是球,而是面子。
生活中好多事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往往太注重别人的想法,而忽略了自己真正做事目的。
任何时候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