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为自己与身边同学的差距感到自卑,我想不通我爸爸为啥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光鲜亮丽的总经理;我们全家为啥从不像别的同学般周末在外边吃饭、寒暑假去外地旅游;我们家的代步工具永远是摩托车,而不是豪华大气的小轿车;我家住在很多年历史的老房子里,不是别的同学一样住在高档小区甚至别墅....同学们总是有用不完的零花钱,用上苹果手机、名牌鞋、出国留学......
这种想法不应该困扰我这么多年,何况本该快乐鲜活的青春期被我阴暗、阴郁的情绪稀释了,这多么不值啊。但是小时候的我,那怕一片落叶落下,我也会觉得是很了不起的事,更何况是我那时候的阅历,无法解释的阶级问题和贫富差距问题。
成年后的我逐渐发现小时候认为家里极度贫困这一事实,其实没有那么夸张。这一切源于我转型后在一所“劣迹斑斑”的私立学校任职,这首中学接纳周围城中村外来务工的孩子,他们没有时间管教孩子,而孩子们似乎也在重复着父辈贫困的命运
作为班主任,我曾经劝一个读到初二想要辍学的孩子复学。走进他租在城中村的家的时候,我看到他初中辍学的姐姐与妈妈挤在狭窄的一楼房间里埋头缝纫衣服,他却窝在二楼房间里没日没夜地与网友网恋。
据了解我才知道他爸爸是残疾人,在老家生活,妈妈带着他们两姐弟在广州艰难讨生活,尽管妈妈想要一双儿女努力学习,摆脱像他们一般贫穷拮据的命运,但是似乎是冥冥注定般,孩子终归要滑向他们一样的命运.....
像这样无解的现象还有很多,单亲离异、因父亲赌博欠债交不起学费、因为早恋想要辍学、多次因为偷窃斗殴进派出所、父母不想其读高中想要孩子当网红赚快钱.....
我感觉自己身处一张漆黑的大网,我想向他们伸出手,但是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我无法将他们从贫穷或者因贫穷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结中拯救出来。但是我仍然不遗余力地用自己语言感化他们,告诉他们,出身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你们仍能选择自己的人生。
我一直以为我是班里最贫穷的学生,我拥有最灰暗的青春。直到我成为老师跟他们接触,我才知道原来拥有城市户口,从小读着公立学校,顺利本科毕业的自己是多么的幸运且不知足......
“李同学的爸爸真讨厌,连1500块的晚辅导费也要欠缴,全班同学只有他一直欠着.....”坐在我身边的班主任皱着眉毛向我吐槽这一切,而她刚买了最新的苹果手机,在美容店里刚做完了价值一万的新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