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用好英语》的读书笔记(一)

《人人都能用好英语》的读书笔记(一)

作   者:李笑来

作者简介:

姓名:李笑来

简介:中国比特币首富、英语培训名师、著名天使投资人、得到 App 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作者

著作:《把时间当作朋友》、《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人人都能用好英语》。

本书的重点内容及感悟:

前言

怎样才能学好英语?----“用”

有些知识,不仅要了解,还要深入了解。为了深入了解,不仅要学习,还要实践,更要反复试错,在成功中获得激励,在失败中汲取教训,路漫漫其修远,上下求索才可能修成正果。

令我记忆深刻的例子是很小的时候学习编程语言。多年以来,受影响最深的,并不是当时所学的BASIC,或者是后来所学的PASCAL,抑或再后来学的C、C++什么的;受影响最深的是一种思考方式──在运行程序之前,要反复浏览代码,在脑子里进行预演;而不是写完程序直接运行,出错了再说。这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重要方式。

刚开始并不知道“了解了这种操作方式”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可是,许多年之后,观察到身边大多数人从来都没有“做事之前先在脑子里预演”的习惯,才明白很小的时候知道了那样的做法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好处──并且是没办法给那些不知道的人讲明白的好处。比如,真正理解概率统计常识的人,是绝对不会去买彩票的……因为买彩票这种行为在他们眼里相当于不尊重自己的智商和已学过的知识。可与此同时,彩票是地球上最畅销的商品,可见有多少人一生都未曾有机会了解那些重要的知识。

感悟: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需要学习编程,培养孩子“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在脑子里预演”的好习惯。计划9月份为英语角的孩子新增少儿编程课程。

《把时间当做朋友》的主旨很简单:时间不会听从我们的管理,我们最多只能与时间做朋友;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只不过是“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而这本书,只不过是 把“正确的事情”聚焦在“用英语”上而已,而后再看看可能的“正确的方式”究竟是什么。

感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用英语”属于正确的事情之一,“阅读”属于正确的事情之一,“跑步”属于正确的事情之一。行动在路上,加油!

第一章 起点

1. 我们有可能把外语用得比母语更好吗?---能。

1和99之间的差别再大,也不如0和1之间的差别大。知道这一个字“能”的答案,很可能就是这些人重生的起点。

感悟:谢谢笑来老师给了我对待英语的正确态度,谢谢Tony造物家英语给了我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剩下就是我与时间做朋友,坚持下去,让英语学习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2. 可为什么大多数人就是学不好?

“学了这么多年,怎么却越学越差……”这是我当初的困惑。多年来四处巡回演讲、授课,也让我知道很多很多人都有只多不少的共鸣──我并不孤独。

为什么我们竟然越学越差?人傻是被教出来的。

感悟:为什么大多数人就是学不好英语?因为我们大多数都被植入一种观念,英语难学,超级难学。

3. 为什么另外一些人却“轻松”学会了?

与“越学越差”的人相对,有一些人,也许是少数,却轻松地学会了,学好了──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那些已经在美国名校读书的“幸运儿”们一样。问题在于,他们也被植入了同样的想法──他们也在国内的高中读书,他们用的也是同样的教材,在同样的课堂里上课,遇到的是同样的英语老师……那为什么他们没有受到影响呢?答案是,他们被植入了另外一种想法,尽管他们自己可能并不知道实情。 这些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成长在中国的都会城市中,在那些城市里,都会至少有一个提供TOEFL/SAT培训的机构。

这类培训机构存在的本身,比它们的“教学质量”更重要。换言之,“这种培训机构的存在”这个事实本身对学生来讲可能要比“去某个培训机构上课”更有意义、更有影响。这就是观念的力量。事实上,“我也行”这三个字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最现实最有效的动力。

感悟:为什么另外一些人却“轻松”学会了?观念的力量。“我也行”这三个字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最现实最有效的动力。

4. 观念是如何影响我的?

观念的力量有时如此之大,乃至于某个观念上的一点点改变,就可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6. 不要再“学”英语,你就该“用”英语!

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者来说,最直观、最有意义的好消息是:什么时候开始学都不晚;只要方法得当,并加以时日,一定能学好。甚至,第二语言也可能超越母语成为主导语言。

语言是人类最宝贵的工具,“学”这个字很可能实际上是很多人语言习得路上的最大障碍之一。这种敬畏体现在大多数人总是假定不论是什么事情,都要先“学”好了之后才能“用”。这个假定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正确的。但英语这项技能的应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对他人造成伤害。你英文发音再难听,听的人也不会因此猝死;你英文语法错误再多,读的人也不会因此疼痛;别人对你说英文你没听懂或者给你看英文你没读懂,若非极端情况,你也不会因此就从此真的无颜见人。

既然“用”英语不会伤害任何人,既然不“用”就“学”不好,那莫不如从一开始就直接“用”。把“学”改为“用”是很重要的,尽管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感悟:既然“用”英语不会伤害任何人,既然不“用”就“学”不好,那莫不如从一开始就直接“用”。本人学习一辈子英语,但从来没用来英语,无语。立志:从现在开始用英语。

7. 英文真的有用么?

大多数人就是这样的:无论父母、老师、甚至整个社会如何灌输,他们骨子里其实并不相信英文有用。只不过,很多的时候,这种“不相信”并不那么明显,甚至非常隐蔽,很多人甚至在不断声称“我对英文非常感兴趣”的同时,其实并不相信英文真的不可或缺。道理再清楚不过:如果有一样东西你必须学,它不可或缺,你学不会就无法继续生活……那这样东西不用任何人逼你,不用任何人向你灌输“它太有用了!”,你都会玩命地去搞定它。假设有人挡住你的去路,阻挠你学那个不可或缺的它,你甚至可能为此拼命……生活中,随处可见“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并不相信”的例子。这也是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用的建议:为了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学,父母就应该跟孩子一起学──我的意思是“真学”,而不是做做样子。如果,你坚信英文有用,一定会有所挣扎;只要挣扎,就一定会有进步;只要有进步,就一定会开心,相信我,开心是传染性非常高的。当然,如果发现自己确实做不到,那么,请你也别对孩子有太多要求,随他去吧,看他自己的造化。

感悟:为了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学,父母就应该跟孩子一起学---我的意思是“真学”,而不是做做样子。我曾经把阅读的“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坚持了下来。曾经把跑步第一周的“疼”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坚持下来了。现在我要把英语学习中的“挣扎”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相信自己一定能坚持下来。

9. 寻找英文对你的真正的用处

无论如何,一定要想明白对自己来说,英文真正的用处在哪儿?听与读是输入,说与写是输出,译,从来都不可能是机械的──否则Google翻译早就该替代人工翻译了。翻译,实际上大部分工作内容是“再创作”。对很多人来说,其实只要能够流利阅读英语或许已经足够了。英文是科技文献量最大的语言,在这方面它全面超越所有语言。所以,一旦你需要查阅科技文献,基本上只能去用英文。

我并不想唱反调,我不仅同样认为口语能力很重要,并且也深知练就熟练的口语究竟有多难。因为我自己就是耗费了很多时间,走了很多弯路才做到可以正常表达。口语之所以难以习得,是因为它本身属于输出,所以,一定要比输入难度高很多。有效的输出,不仅需要有效的输入,还需要有效的处理(思考),这样来看,练就流利的口语比练就流利的阅读难上八倍都不止……

10. 我们过去对自己要求太低了……

现在,对比下我们在英语上的学习过程,只能说过去我们对自己要求太低了。 我们应该做的是,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对“马拉松”的适应,而后哪怕每天“马拉松”也不觉得异常,甚至应该早忘记当初的痛苦,而去专注于语言的主要功用:用英语获取信息,用英语交流……反正,用就是了。

感悟: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对“马拉松”的适应,而后哪怕每天“马拉松”也不觉得异常,甚至应该早忘记当初的痛苦,而去专注于评议的主要功用:用英语获取信息,用英语交流。

第二章 口语

1. 我是如何摆脱哑巴英语的?

后来我就养成了习惯,不再指望自己能够脱口而出,而是希望自己有备无患。每当我遇到一些要讲英文的正式场合,我一定会提前花时间先写“逐字稿”,不会写的就去查查词典,查词典查不到的,就用Google搜索,连Google都搜不到,那就想想看有没有可替代的说法……而后再花时间修订,熟悉,复述。如此这般之后,到了现场,基本上能够做到“自如”应对。

请允许我重复一遍:你的问题也许不在于你不会说,而在于你没什么话可说。

感悟:不再指望自己能够脱口而出,而是希望自己有备无患。其实任何的脱口而出都是经过无数场的精心准备演讲后养成的一种素养。

习惯凡事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不要羡慕他人成功,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成功背后他人的准备、付出。

2. 为什么买不到适合你的口语书?

因为没有任何一本口语书籍是针对你写的——它们都是针对大众写的,否则,书就只能卖给你一个人;如若真的如此,那书根本就印不出来,没有哪一个出版社愿意出版。

其实使用任何一种语言的人都一样,别看他们用相同的语言、文字、词汇,但最终他们所表达出来的都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并且,不相同的部分居多。而且越是勤于思考的人越是有更多的不同。这就是个人风格,不论在文笔还是说话上,都会烙上显著的个人特色。英语也是如此,所以口语书不可能满足你的所需也实为正常。

感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通用的口语书无法满足我们每个人的思维习惯。所以,制作一本个性化的口语书实在重要。

3.口语差很可能另有原因……

很多人因为自己的口语差而苦恼,更多的,甚至是自卑。然而,口语差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也许不是因为你笨,恰恰相反,可能是因为你太聪明! 因为聪明的人往往思维复杂,而复杂的思维需要借助复杂的表达才能得以传递。

感悟:接纳自己当下的一切状态,大胆实践,认真总结。不断地积累,作时间的朋友,为三年后的自己努力!

4. 如何创作自己的口语书?

所以,“一切都只能靠自己”这句话从古至今在任何领域都绝无半点夸张。既然你跟别人就是不一样的,那么,那些不一样的内容──对你来说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只能靠你自己去整理。

(1) 一定要用本子记录

准备一个笔记本,随身携带。每天花十分钟到半个小时,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用中文记录下来。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每天再多花点时间把那些你要说的话用英文表达出来,并记录下来。

没多久你就会发现:实际上你必须表达的话并不多……这些内容中的绝大多数其实你完全有能力用英文表达(最多查查词典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对你来说可能更重要的发现是你的中文,即你的母语,并不像你自己原本以为的那么好。有时,你想说的话其实并不通顺。

所以,找个本子把自己要说的话记录下来,不仅仅是为了将来翻译成英文。记录下来有很多好处,起码,可以让自己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所说过的话,避免自己的表达实际上是思维混乱的产物。

感悟:养成用本子记录,不仅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而且还提高自己的中文思维逻辑能力。本人是一个逻辑思维能力相当差的工科人,因为创办了一个家庭教育群,作为群主,我要求自己在群里说的每一句话都能代表自己的身份。这样即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没想到两年后的今天,自己在思维逻辑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笑来老师说的这段话我非常赞同,并把这方法应用于今后的英语学习中。

(2) 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用英文说怎么办?

有一次,我在北京的一个酒吧里听歌。身边的朋友起身去洗手间的功夫,过来一个老外,想做在那个空座位上,我马上想表达的是“这儿有人的!”可是,我差一点卡住。在脱口而出 “There is a person here!”的同时,我清楚地意识到我说的干脆就是一句“鬼片台词”──座位上明明没有人么!那个老外听到之后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说,“OK, I’ll try another one.”然后找其它的位子去了……我掏出本子,写下这句中文“这儿有人!”,然后,在这句中文之后,也写下了那句“鬼片台词”──“There’s a person here!”,然后继续听歌。

过了几天,我在另外一个完全不相干的场合,见到一位老外遭遇与我一样的场景,然后她说的是:“Sorry, it’s taken.”我愣了一下,反应过来,然后就掏出本子,找到前些天记录的位置,划掉“There’s a person here!”,补上“It’s (the seat is) taken.”

这就是解决方案:管它对不对,地道不地道,先想办法表达出来。老外也是人,也是相当有智商的,他们会动用一切可能的智慧去理解你的话。

感悟:管它对不对,地道不地道,先想办法表达出来。一点一点的记录下来,不断的在实践中去修正。

(3) 学会“换一种说法”

有很多时候,你要表达的东西在英语中根本就没有对应概念。这样的时候,就必须通过“换一种说法”去搞定。

(4) 使用平实的、朴素的、没有修辞的中文

这是最重要的建议:在记录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之时,要尽量避免任何修辞。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修辞是几乎无法翻译的。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特定的修辞方式。比如,在中文中,我们可以说“他蠢得跟猪似的……”可是,如果你用英文说“He is as stupid as a pig…”对方很可能完全不明白你在说什么。成语、俗语也常常是难以翻译,甚至无法翻译的。

(5) 不是应该用英语思维吗?

倒是那个“要用英语思维”的说法值得着重批判一下。其实,用通俗易懂,且又合情合理的方式说的话,第二语言使用者真正能做到的是通过大量练习之前提到过的“换一种表达方式”──注意,不是所谓的“把中文思维换成英文思维”,而只不过是“换一种方式表达同样的内容”而已。这其中的差异,多半是语法习惯上的,并不细微,却总是被有意忽视。所幸的是,总是有一些人能够明白过来,悄悄地绕过了所谓“不可逾越的鸿沟”。

(6) 理解、表达与翻译之间的微妙差异

首先,翻译并不是大多数人学习外语的目的。大多数人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使用外语,而“翻译”,只不过是外语的众多用处之一而已。但是,“这句话怎么翻译?”这个问法,却无形之中把这只不过是“之一”的用处变成了全部,正是所谓的本末倒置。

其次,翻译起码可以分为两种,直译和意译。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这样提问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问的实际上是“这句话怎么直译?”可事实上,很多时候,哪怕很多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句子都很难直译,甚至没办法直译。其实,对英语学习者(将来的英语使用者)更为重要的是“理解”,而非“翻译”。

(7) 着重收集“不直观的对应”

而所谓的“不地道”,其实不过用母语的表达习惯去说外语。至于“觉得某中英对应不够直观”,这是因人而异的事情,所以,这种收集工作,只能靠自己。别人整理的东西,拿来对自己基本上没有太多作用(比不过人们总是“觉得”或者“希望”拿来的东西有用而已)。在这方面,不能相信或者依赖“拿来主义”,一定要自己动手,自己积累。

从具体做法上来看,收集这类“不直观对应”的方法很简单。最朴素的方法就是随身携带个小本子,随遇随记。花哨一点的话,就利用现在已经几位普遍的便携电子设备(管它是手机还是iPad之类的东西),随时进行记录。如果使用最多的设备是计算机(台式机或笔记本)的人来说,可能建一个专用的Excel表格是最方便的解决方案:表格只有两栏:中文、English,然后随时增补。

乖乖的积累吧,别多想啦!

(8) 长篇大论更要提前写出来

无论你想说什么,都最好提前写下来。当然,熟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在脑子里演练一遍就可以了。不过,这个“熟练到一定程度”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到。在做到它之前,就别嫌麻烦:写出来!我个人的每一场演讲,都要提前做准备——哪怕是已经讲过很多遍的内容。只要哪一次未提前做足功课,就必然出点这样那样的差错,无一例外。

直到今天,我自己也没做到可以用英语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出口成章,我想我也做不到。我依然是“只能说、只会说自己准备过的话”。然而对于这一点,我已经没有了任何困惑。而对我来说(我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如此),这已经足够。

感悟:不再指望自己能够脱口而出,而是希望自己有备无患。其实任何的脱口而出都是经过无数场的精心准备演讲后养成的一种素养。

习惯凡事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不要羡慕他人成功,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成功背后他人的准备、付出。

5. 没有外教行不行?

综上所述,我说主张的口语习得方法不过是“把自己想说的先写下来,然后不断练、不断改”而已。可是,我知道人们是害怕写东西的(哪怕是母语)。不愿意写的理由很多,也有听起来极端有理有力的依据。

绝大多数最终拥有良好写作能力的人基本上都是靠自己,多读、多写、多改、多练、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多积累……而这些要多做的事情中几乎没有哪一样是哪一个老师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几乎全都是(只能)靠自己。

有两个方法更为有效:自己给自己改作文;帮别人改作文。1) 自己给自己批改作文,有个很重要的诀窍:不要写完马上改,而是隔天再修改。2) 帮别人改作文是提高自己能力的最快手段之一。也许你会说,“我自己都不会呢,哪儿有能力帮别人改啊?”这不是问题,你试试就知道了,挑错比写文章容易多了,尤其是别人的错,更容易被你找出来。

感悟:口语习得方法:把自己想说的先写下来,然后不断练、不断改。//口语习得方法:把自己想说的先写下来,然后不断练、不断改。//口语习得方法:把自己想说的先写下来,然后不断练、不断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6. 自我检查列表

写出来的东西,可以参照以下列表进行自我批改。这个列表很重要,因为他罗列了几乎所有人最常犯的错误:单词拼写错误//名词单复数形式错误//单数可数名词未受限定//词性错误//修饰关系错误//搭配错误//词序错误//非谓语动词使用错误//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误用//不定式与动名词误用//介词误用//连词误用//关系代词误用//冠词误用//代词误用或指代不明//句子不完整//主谓不一致//违反主句专一原则//比较句错误//并列主体不一致//时态错误//语态错误//语气错误......

事实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所犯的错误大部分是两种错误,单复数问题,以及时态问题——因为中文的名词是不分单复数的,中文的动词是没有时态的。这两个错误剔除掉之后,相当于解决了大多数的问题。

避免错误的另外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勤查参考书,而这无论对谁都是一样的——词典和语法书。

感悟:词典和语法书可以不拿来学习的,而是拿来用的。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拿来查阅的。

7. 更重要的是思考能力

语言最终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关于文化差异,首先需要的是尊重,其次需要的是理解。

感悟:语言最终是用来表达思想的。人类语言的学习重点在于思维的学习,思维的训练。

8 秘密武器——复述

几乎所有真正有效的学习手段都是简单、廉价、往往并不直接但却真正有效的。复述,就是这样的有效手段。每个文化中的每个人在这方面都一样——终其一生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复述别人说过的话。

感悟:语言的学习基本上都是多读、多写、多改、多练、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多积累,最后多复述。

第三章 语音

1. 发音很重要,但显然不是最重要的

作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使用的人,完全不必因为自己的发音不标准、不好听、不清楚感到自卑,那其实是正常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而语言使用,本质上以沟通为目的。要知道仅仅发音标准,并不意味着说就肯定可以有效沟通。有效沟通还需要用词、文法、逻辑、内容等等更多因素,而后面提到的所有这些因素,无一不比“标准发音”更重要。

感悟:曾经一位智者告诉我:“世上没错事,你看你想要什么”。是呀,我们在学习英语,我们的目标是学习英语,学习好英语。不要为他人给自己设下的障碍停下脚步,学习思考---我究竟要什么?面子?架子?学习好英语?......

2. 我们完全有能力大幅度改善发音

“改装”自己的语音过滤器绝对是有可能的,甚至连“重建”自己的过滤器都是有可能的。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做不到呢?Paul Bach-y-Rita教授的解释给了我们一个相对清楚的线索,大多数人很少能够坚持六个月以上。更为可惜的是那些坚持了五个月的人,因为他们明明快跨过平台期了,但由于提前那么一点点放弃,于是,“前功尽弃”——脑神经细胞的突触可不知道惋惜,它们只有一个原则:“不用即弃”。如若想要重建,对不起,还是需要至少六个月——而且这个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长。

感悟:记住英语使用至少坚持六个月以上,只管耕耘不管收获。相信时间会验证一切的。

3. 最大的障碍:害怕被嘲弄

感悟:曾经一位智者告诉我:“世上没错事,你看你想要什么”。是呀,我们在学习英语,我们的目标是学习英语,学习好英语。不要为他人给自己设下的障碍停下脚步,学习思考---我究竟要什么?面子?架子?学习好英语?......

4. 多听多听再多听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那样,至少要坚持六个月,我个人建议每天的输入时间不要低于四个小时——只要开始做,就会发现其实并不难,因为“哪怕听不懂都无所谓”。听得多了,听得久了,早晚有一天想听不懂都不太容易。当然,即便是最初的时候,为了效果更佳,可以有意识地渐渐提高文本难度,并且最好配合精读。这期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感觉没什么进步,但是,这种“感觉”是不靠谱的——事实上,我们的感觉几乎总是极不靠谱。

所以,在大幅度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觉输入量之时,要涉猎不同的音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音调,甚至不同的口音才对。进而,我常常建议自己的学生不要把自己的输入材料只限制于“标准美音”或者“标准英音”;其实无所谓的,连颇具特色的“黑人英语”都可以听,甚至,越杂越好。

5. 计算机辅助工具

6. 要宽于律己

“严于律己”是好习惯。但是,在尝试着重塑自己的语音之时,则大可“宽于律己”。实践中,我甚至告诉学生,第一原则就是(至少)暂时不必过分追求“标准”——事实上,追求也没用,因为无论是谁也做不到短时间之内就达到所谓“标准”。人们在学习外语发音的时候,大多都不自觉地把短期目标设得太高,最终导致必然遭遇不可想象的挫折感,只因为给自己设了个根本达不到的目标。

7. 放慢你的语速

由于每个长元音都被读成短元音,所以,中国学生在讲英文的时候动不动就在某些地方比老外快了“半拍”,一句话说下来,不知不觉就比老外快了好几拍……所以,刚开始练习跟读的时候,要跟自己较较劲,一方面要克服自己想“快”一点的欲望,另外一方面还要刻意防止自己一不留神地快起来——元音该长的就要长,而双元音要尽量饱满。

感悟:元音该长的就要长,而双元音要尽量饱满。元音该长的就要长,而双元音要尽量饱满。元音该长的就要长,而双元音要尽量饱满!!!

8. 比连读更重要的是停顿

也许是因为人们在讲外语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想更快一点,所以,在研究自然语流特征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更为关注“连读”。事实上,连读可能是所有自然语流特征中最不重要的一个,道理也很简单,熟练了自然就连起来了,不熟练的时候非要连起来就格外地生硬。

比如“especially”这个单词,我们在练习的时候不妨夸张一点。从有重音音节的位置开始把这个单词分成两部分:“es”|“pecially”。在读出“es”之后把嘴闭上(准备发“pe”这个音节)等上足足一秒钟,然后再用力发出刚刚准备好的“pe”以及紧跟着的“cially”。是不是感觉“pe”这个音节更清楚了呢?可以多拿几个单词练练,比如:un|fortunately、im|portant、under|stand、edu|cation,par|ticular,fi|nancial……

在读一个单词的时候内部都可能出现停顿,那更不消说读整个句子的时候了。可是,一旦机理搞明白,并且通过反复练习不断进步之后,我们就会觉得语流之间的停顿越来越清楚。要知道,无论是讲哪一种语言的人说话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根据句意使自己的声音不断地在轻重缓急之间变换。分不清楚停顿,就无法掌握节奏,而如果掌握不了节奏,一切都很难办。所以,最先需要养成的习惯是该停顿的地方就要停顿。

感悟:本章扫清了英语学习道路上的很多障碍---发音不是最重要的、放慢语速、善于停顿......。相信我,你并不孤独!英语学习才刚开始,并没有什么感悟,相信在学习的道路上,更能体会笑来老师的观点。

9. 很多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不准”,而是干脆错了!

所以,1)一定要恶补音标;2)查单词一定要读音标,并且在自己的文本上做出相应的记号;3)不要想当然地读单词。最后一条格外重要。

为了避免因想当然而自以为是带来的尴尬,最好每学一个单词都要查词典。这一点上千万不要嫌麻烦,因为错误都是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一旦错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可怕程度无法想象。

我自己走过这条路,真的知道路中的艰辛。当年我开始纠正自己发音的时候,GRE都考完了,词汇量非常大——但这就意味着说读错的单词量也很庞大。我自己有一个本子,满满记载着几十页的单词,都是曾经读错过的(从来没敢数过究竟有多少个)。并且其中最大比重的是那种重音位置错误。这种错误非常讨厌,因为它们平时不太明显,就算有人听到了也可能懒得帮你纠正,因为一两个重音读错了单词往往并不会彻头彻尾地扭曲句意。所以,即便到了今天,也常常“又”发现一个读错重音,非常痛苦。

感悟:我的第1天英语学习没有接触到单词,第2天学习开始接触到了单词。万万没想到:即使是非常简单、非常熟悉的单词都错得一塌糊涂。计划每天默写48个音标,每天根据单词写音标。虽然老师只给了我们一个学习进程,学习到什么程度,使用到什么程度,老师没说,全靠自己!虽然都是一个英语社群的学员,相信每个人的收获一定不同。收获由态度决定!

10. 一定要学会音标

以下是一个总结性的音标学习策略:

首先确定自己有足够的朗读经验。比如,每日晨读一小时(听录音读课本就好)坚持了至少三个月以上。最好使用计算机上的有声版词典,这样就可以把所有例词都查出来,并录制成mp3。反复跟读。

 对照着音标表,抄写每一个例词的音标,反复若干遍(最好7遍以上)。 抄下例词表,而后默写相应音标,而后检查(至少两遍)。 以后每查一个单词,都要把音标标记在原文边上。 有必要花时间学习英文的拼读规则。

通常情况下,无论如何我都会在读音节单词上标注重音,而后把那些原本有多种发音可能的元音组合在当前这个单词中的读音标记出来,而少数情况下,有些特殊的辅音才需要标记,因为辅音大多跟字母读音一样。

感悟:对照着音标表,抄写每一个例词,反复若干遍(最好7遍以上)。抄下例词表,而后默写相应音标,而后检查(至少两遍)。以后每查一个单词,都要把音标标记在原文边上。

很幸运刚开始学习英语就阅读到了这个观念,让自己人学习英语有一正确的方法。谢谢!记住:以后学习单词默写-检查-再默写-再检查。总共做两遍。

11. 音节的划分

大多单词的音节划分,基于单词拼写的和基于音标拼写的差不多,比如“pri•ma•ry ”/ˈprai-mə-ri/,比如“ich•thyo•saur”/ˈɪk-θɪə-sɔː/。但也有很多单词的音节划分,基于单词拼写的和基于音标拼写的很不相同,比如“tax•i”/ˈtek-si/,比如“cur•dling ”/ˈkər-də-liŋ/。

我们的教科书上,对于音节的划分都是基于单词拼写的,而不是基于音标拼写的。所以说,作为英语学习者,对我们更有用的可能是基于音标拼写的音节划分方法。

12. 自然语流中的强读与弱读现象

如前所述,很多英文单词是多音节的。一个英文单词如果由多个音节构成,那么其中至少有一个音节是重音;如果,音节足够多的话,那么可能还有次重音,以及一个以上的重音。而同样的道理,一个句子里有多个单词,那么,其中将至少有一个单词被强读,而相对来看其它的单词会被弱读。(为了区分方便,单词内音节的强弱轻重用“非重音”、“次重音”、“重音”,或者“重读”来表示;而句子内单词的强弱轻重用“强读”和“弱读”来表示。)掌握强读弱读规律,是使自己的语流变得自然的关键。只要掌握了强读弱读的规律,哪怕某些音素的发音不够好,语流依然会显得很自然,也更容易被别人听懂。

如果一个单词被强读,那么这个单词中的:长元音会被读的很清楚,并且足够长,甚至显得更长一些; 双元音会被读的很饱满,并且显得很有弹性; 落在重音上的短元音都会显得更长一些; 重音所在的音节可能带着不同的声调(平调、升调、降调)…… 重音所在的音节可能带着不同的音高(往往是“高”、“中”、“低”中的“高”)……

如果一个单词被弱读,那么这个单词中的:长元音会变得短一些(几乎与短元音的长度相当); 重音音节会变得与非重音音节一样轻; 很多元音都会发生变化,向/ə/靠拢; 轻辅音/s/、/t/、/k/、/f/之后的元音/ə/可能会直接被省略掉; 整个单词所处的音高往往是“高”、“中”、“低”之中的“低”,最多是“中”……

其实,哪怕在单独读某一个单词的时候,其中元音的长短都会受到重音重读的影响。比如,“city”这个单词,重音在第一个音节上,而两处的元音是一样的:/ˈsi-ti/;但是只要你把第一个音节读得足够重,自然而然就能感觉到第一个/i/要比第二个/i/长。

大多数助动词、系动词、介词、连词、冠词、代词,都有两种发音形式:强读式、弱读式。这些单词往往都是单音节单词。在自然语流中,它们更多的情况下是以弱读式读出的。以下是其中最常见最普及的强读式、弱读式对照列表。注意,以下的列表不能当作规则使用,不是所有的虚词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弱读;也不是所有的实词都必须被强读。下面的列表只是在描述现象。

a: /eɪ/→/ə/ am: /æm/→/əm, m/ an: /æn/→/ən, n/ and: /ænd/→/ənd, nd, ən, n/ any: /'eni/→/ni/ are: /a:/→/ə/ as: /æs/→/əz/ at: /æt/→/ət/ but: /bʌt/→/bət/ can: /kæn/→/kən, kn, kŋ/ could: /kud/→/kəd, kd/ do: /duː/→/du, də, d/ does: /dʌz/→/dəz, z, s/ for: /fɔː/→/fə/ from: /frɔm/→/frəm, frm/ had: /hæd/→/həd, əd, d/ has: /hæz/→/həz, əz, z, s/ have: /hæv/→/həv, əv, v/ he: /hiː/→/hi, iː, i/ her: /həː/→/hə, əː, ə/ him: /him/→/im/ his: /hiz/→/iz/ I: /ai/→/aː, ə/ is: /iz/→/s, z/ many: /'meni/→/mni/ me: /miː/→/mi/ must: /mʌst/→/məst, məs/ my: /mai/→/mi/ of: /əv/→/əv, v, ə/ our: /ɑʊɚ/→/ar/ shall: /ʃæl/→/ʃəl, ʃl/ she: /ʃiː/→/ʃi/ should: /ʃud/→/ʃəd, ʃd, ʃt/ so: /səʊ/→/sə/ some: /sʌm/→/səm, sm/ such: /sʌʧ/→/səʧ/ than: /ðæn/→/ðən, ðn/ that: /ðæt/→/ðət/ the: /ði:/→/ði, ðə/ them: /ðem/→/ðəm, ðm, əm, m/ then: /ðen/→/ðən/ to: /tuː/→/tu, tə/ us: /us/→/əs/ was: /wɔz/→/wəz, wə/ we: /wiː/→/wi/ were: /wəː/→/wə/ when: /wen/→/wən/ will: /wil/→/əl, l/ would: /wud/→/wəd, əd, d/ you: /juː/→/ju/

感悟:这就是为什么课本中助动词、系动词、介词、连词、冠词、词都有两上以上的音标。

13. 精雕细琢/t/、/d/和/s/

学习的过程中,越是容易的内容往往越容易被学生忽略,进而造成很多人为的困难。英文中的/t/、/d/以及/s/的发音就是这样的知识点。

英文中的/t/与中文拼音中的[t]是不一样的,尽管它们听起来非常接近。而/d/与/s/也是如此。不过,由于中文中的[t]、[d]、[s]和英文中的/t/、/d/、/s/相当接近,所以,中国学生基本上全都是干脆直接用[t]、[d]、[s]替代/t/、/d/、/s/。刚开始的时候,很难发现这种“替换”有什么大不了的,也看不出什么致命的影响。然而,坏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很难纠正,成为很多人进步的玻璃顶。

不妨先尝试着说说以下这句简单的中文:

我踢——死—你……

我打——死—你……

再多说两遍。请故意把“踢”字拉长一些,这样容易体会到中文中的[t]在发音的时候舌尖起始位置在哪里——舌尖是先贴到牙齿上,然后离开,同时口腔中的气流振动。另外,也可以同时体会[d](说“打”的时候)和[s](说“死”的时候)在中文发音中的舌尖起始位置。

而英文中的/t/,在发音的时候,舌尖起始位置并不是在牙齿上,而是在上牙龈上——牙齿与牙龈交界处上方一点点。所以,英文中的/t/与中文中的 [t]音色是不同的——中文中的[t]更多一些对气流的阻塞。而同样,英文中的/d/的舌尖起始位置也是在同样的位置上。另外,而英文中的/s/舌尖起始位置不是贴着上牙齿。舌尖的起始位置与/t/、/d/大致相同,但是,并未顶到上牙龈上,而是略微留出一点空隙(如下图所示)。再次,因为舌尖起始位置的不同,英文的/s/与中文的[s]有很大的不同。

练习这几个辅音并不是很难,读者只需要反复练习一个词就够了,这个单词是:“student”。

由于舌尖起始位置不同,相对于英文中的/t/、/d/、/s/来看,中文中的[t]、[d]、[s]在发音的时候,阻塞更多的气流;[t]和[d] 几乎是完全阻塞气流的,而尽管[s]无论如何都必须有气流通过舌尖才能发出,但也比/s/发音的时候舌尖对气流的阻塞更多。我们很多人在与老外讲话的时候,总是感觉他们讲话的时候“送气更多”,有更多气流振动的感觉,就是这个原因了。

还有一个挺好玩的反向练习方法。就是把“我踢死你”和“我打死你”这两个中文短句中的[t]、[d]、[s]全都换成以上讲解过的英文的/t/、/d/、/s/,反复练习,最后这两个短句说得听起来感觉像是老外说中文一样就对了。

另外,这句话里面有一处非常清楚的连读,“helps_elementary...”,请反复体会,反复练习。回忆一下“停顿”那一节讲述的内容—— 练习这个连读的时候,关键在于先发出/hel/这个音节之后把嘴闭上(就等于已经把/p/这个音的口型做足了),然后停顿足够长的时间,而后再发出/s /的音的同时开始读后面的单词。并且要把elementary这个单词的重音音节重读(即,第一个音节),而后这个重读音节还带有升调。把这几个要点搞清楚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连读”只不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已。

感悟:学习几十年英语居然第一次知道正确的英语连读方法。

14. 攻克所谓连读,从辅音/l/做起

先说说辅音/l/。这个音和中文中的[l] 没什么区别。只不过,英文中很多元音之后跟着/l/的音节,而中文中却只有[l]作为声母后面(必然)跟着一个韵母(即,相当于英文中的元音)。很可能是由于中文中不存在韵母之后跟着声母[l]的情况,所以,很多中国学生实际上说不好的只有/l/处于音节尾部的情况。

大多数学生读/l/位于音节首部的单词都是完全没问题的,比如law,value,fly等等。说出这些单词中的/l/的时候,和说“你吃了吗?”这句中文的时候说出的[l]几乎是一样的,当然不费什么劲。然而他们一读/l/位于音节尾部的单词就不对了。比如,“lawful”, “valuable”, “financial”, “still”等等。这几个单词大多数学生会把它们分别读为/ˈlɔːfəu/、/ˈvæljəbəu/、/faɪˈnænʃəu/,和/ˈstɪəu/,每个词的结尾都会被他们读成字母“o”的发音。

出这种错的重要的原因在于/l/这个音的准确发出是靠舌头在口腔内持续移动完成的。由于一切重要动作都是在口腔内完成,而舌头的运动方式从外部无法观察得到,所以,很多人学这个音的时候,其实基本上与“盲人摸象”的效果差不多。

读这几个单词的时候,词尾基本上都是/əl/,而不是/əu/。读出/əu/的时候,舌头在口腔内是几乎没有任何动作的。然而,读/əl/的时候,舌头是有动作的。从发出/ə/这个音开始,舌尖就在往牙龈的方向移动,直至抵住牙龈才算是发音结束。这个舍位运动的不完整,或者干脆缺失,造成了大多数学生把/əl/读成/əu/。

把刚刚提到的那几个单词反复朗读即便,体会一下舌尖滑动直至抵住牙龈的位置带来的发音变化:“lawful”, “valuable”, “financial”, “still”。

然后,请读者自己先尝试着朗读一下这句话,多读几遍,直至读熟为止:

I'm sure you'll enjoy this community service, and you'll gain valuable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现在然后再认真听这段文字的录音:第1篇倒数第4句。初学者马上就会发现自己读得与录音之中有明显的差别:录音中,有两个词末尾的/l/音与紧邻单词开头的元音连读了:

I'm sure you'll_enjoy this community service, and you'll gain valuable_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先看看怎样才能把“valuable experience”读成录音中的样子。如果,valuable这个单词词尾的/əl/结束的时候,舌尖位置不在牙龈上的话,那么为了读出录音中的“连读”效果,就需要重新启动舌尖的运动,于是听起来就非常笨拙。所以,读/əl/的时候,舌尖运动完整非常重要。进而,在运用前面讲过的关于“停顿”的知识,为了能够把重音所在的音节/ˈpɪ/读清楚,之前故意夸张点加进停顿。这样读:/ˌvæ-ljə-bə-liks-...-ˈpɪ-rɪəns/,在/liks/发音之后马上把嘴唇合上,稍等一会儿,然后稍微用点劲把/ˈpɪ/读出来,感觉就对了。多试几遍就肯定能够掌握。其实,上面句子中的“you'll enjoy”也是一样的机理。

如果,自我感觉还是非常生硬的话,那就是还有一处需要改进。之所以在改进了/l/发音结束时的舌尖位置之后连读依然别扭、生硬,通常是因为后一个单词的重音没有被清楚地重读。不妨在练习的时候,有意夸张地重读第二个单词的重读音节:

You'll_enjoy,valuable_experience

如果,以/l/结束的单词后面跟着的单词,第一个音节是被重读的,那么,就整个/l+元音/都会被重读,比如“real audio”,会被读成/ri-ˈlɔ:-diəʊ/

再仔细听听以下这句话:

Professor Dodge will_act as a mentor to the tutors...(第1篇第9句)

如果说“连读”需要注意什么的话,就是相连的两个词汇中,第二个单词的重音音节一定要讲清楚(事实上,如果后面的单词不强读的话,也就自然不会产生连读效果,抑或即便产生了连读效果也没那么明显)。而为了把重音音节讲清楚,重音音节之前还可能要多少有点停顿才可以。

看到了吧?所谓连读,其实并不是故意连起来的,而是之前辅音的口腔运动完整的话,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连读”的效果。甚至包括之后要讲解的所谓 “音变”,也都是同样的机理,不是故意而为之,而是自然而然才对。连读根本没有很多老师所声称的以及很多学生所以为地那么重要,而解决方法也不能是为了 “连”而“连”,那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而其它的辅音,相对/l/来看,对于中国学生都要容易得多,甚至没必要专门练习(而最为重要的/t/、/d/和/s/,之前已经讲过了)。跟读多了,朗读多了,以后说话说多了,自然而然地就全都好了。

15. 掌握浊化,从/t/做起

/t/真的是个很值得为其花费时间精力的辅音,就算这节结束之后还要再次提起呢。

在已经知道了/t/这个音的舌尖起始位置与中文的[t]不同之后,还要知道/t/这个辅音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当/t/夹在两个元音之间的时候,/t/就会被浊化。最明显的例子city这个单词,/t/前后都是元音,所以,读出来的时候,不再是/t/而是/t̬/(请注意t下小小的“v”字形符号 )。再比如,meet这个单词,读作/miːt/,而加上ing之后,就是/ˈmiːt̬ɪŋ/——/t/变成了/t̪/,听起来很接近/d/的一个音。/t/正是因为如此才被称为“清辅音”,而/d/则是因为发音的时候有声带振动而被称为“浊辅音”。

而在自然语流中,/t/前后都是元音的情况就更多了,因为很多单词以/t/结尾,而另外还有很多单词以元音开头。请仔细听听下面的录音:

You education majors might be especially interested in it becauseit offersthe opportunity to do some teaching --that is, tutoring in math and English.(第1篇第4句)

这其中,“it offers”两个词之间发生了连读现象,于是,/t/被夹在两个元音之间;而“that is”中的/t/也是一样的道理;被浊化的/t̬/与/d/非常接近,因为舌尖起始位置是相同的,并且不再像/t/那样只有气流振动没有声带振动——/t̪/不仅有气流振动还有比/d/相对轻微一点的声带振动。只不过,/t̪/相对更加短促一些,感觉上更加具有弹性——而事实上,直接把/t̪/读成/d/也是可以的,因为差别实在不大。

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是这样的:当清辅音/t/夹在两个元音之间,前一个是重读元音,后一个是轻读元音时,/t/才会被浊化为/t̬/。比如,“writer”和“rider”、“latter”和“ladder”、“petal”和“pedal”听起来都差不多。所以,前文中“opportunity”的“第二个t”,以及“tutoring”中的“第二个t”,都没有被浊化。

但平心而论,这确实很难分辨,尤其对把英语当作外语来学的中国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先去了解“浊化”现象,而后尽力模仿,但也没必要过分苛求。实际上,说多了之后,即便不刻意“浊化”,也会自然而然地在该怎样就怎样。更何况,这只是发音中的小细节,在达成良好沟通的过程中,其作用仅占一个很小很小的比例。

两相元意之间的t被浊化。

16. 掌握失爆,还是得从/t/做起

/t/啊/t/,我踢死你算了。

请认真听以下录音:

I hope you’ve all finishedreading the assignedchapter on insurance — so thatyou’re preparedfor our discussion today. (第2篇第1句)

其中,“finished”这个词末尾的“ed”由于跟在清辅音/sh/后面,所以原本应该读成/t/ ,但又由于后面紧跟着的单词是辅音开头的(“reading”),所以/t/就“失爆”了,于是听不到了;后面还有总计三处/t/或/d/产生失爆现象而听不到的情况。

需要着重解释的是,所谓的“失爆”,并不是省略。实际上说话者的口腔内舌头的运动是完整的,/t/或者/d/结束的时候,舌尖还是要顶到牙龈的位置上,只不过,没有气流振动,于是听不到而已。

为关键的是,这些因失爆而无法听到的/t/、/d/在语流中依然占据它们原本该拥有的长度。于是,“might be”并不是读成/maibi:/而是/mai(-)bi:/,(-)的位置上,舌尖定在牙龈上,略作停顿,再发出/bi:/的声音。一定不要忘了停顿,那感觉就好像弹吉他的时候扫弦切音一样。仔细听下面的录音,注意“might be”和“interested in it”。

You education majorsmightbeespeciallyinterested initbecause it offers the opportunity to do some teaching — that is, tutoring in math and English.(第1篇第4句)

可能产生失爆的辅音还有/p/、/b/、/k/、/g/。例如,下面的“helps”中的/p/,和“looks”中的/k/:

A new community program called “One On One” helpselementary students who’ve fallen behind. (第1篇第3句)

It looks good on your resume, too…(第1篇第倒数第3句)

通行的语音教程上还会更进一步讲解“失去爆破”与“不完全爆破”,我个人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没必要再深究了、语言学习就是这样:先把握最基本的,而后通过大量的练习与应用就可自然学会很多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学会的东西。

17. 攻克所谓的“同化”

/t + j/可能会变成/ʧ/。比如,下面例子中的“want you...”

Then tonight Iwant youto go home and read a passage into a tape recorder and evaluate your own voice. (第16篇最后1句)

但并非总是如此,有些时候,说话者会把/t/后面的/j/当作辅音处理,这样的话,前面的/t/就“失爆”了。定义上,/j/是“半辅音”,或者“半元音”。我猜是这样,当/j/所在的音节是重音音节的时候,/j/被当作“半辅音”处理;而当/j/所在的音节是非重音音节的时候,/j/则被当作“半元音”处理。比如,下面这个已经听过的句子中(之前已经听过),that中的/t/,后面尽管跟着/j/,但是,/t/是失爆了,而不是与/j/结合产生了同化。

I hope you've all finished reading the assigned chapter on insurance --so thatyou're prepared for our discussion today. (第2篇第1句)

/d + j/也一样。很多的时候,/d/与/j/结合,会变成/ʤ/。但另外一些时候,并不产生音变。比如下面这个句子:

What should you do, then, on those sleepless nights?(第20篇第10句)

这句话里面,“what”末尾的/t/与“should”前面的/ʃ/结合,变成了/ʧ/,而“should”末尾的/d/与后面的/ju:/结合成/djə/(因为“you”被弱读,后面的“do”被强读)。这句话里的/d + j/组合,并没因产生音变而成为“ʤ”

/s + j/可能会变成/ʃ/。注意,都是“可能”而非“必须。实际上,/s + j/的情况并不多,最常见的是这个短语“this year”。其实,是否产生音变,实在是因人而异——有些人在发/s/音的时候,舌面更靠上一些;而另外一些人在发/s/音的时候,舌面没有那么靠上。舌面更靠上的人(下面第一句话),读出来,感觉是变成/ðɪ-ˈʃɪə/了,而舌面没有那么靠上的人(下面第二句话),读出来就没有什么变化。(其实,即便是同一个人说话,也不一定总是一模一样的,比如,他也可能有时候舌面更靠上一点,而另外一些时候没那么靠上。)

As the committee in charge ofthis year'stree-planting project, we have several items on our agenda. (第9篇第2句)

When you entered as first-year studentsthis year, the school assigned you to a dorm and a roommate... (第40篇第2句)

能够自然而然地发出这些因“同化”而产生的声音的关键在于/t/、/d/、/s/的舌尖起始位置必须是正确的。比较一下/t/和/ʧ/的舌尖起始位置,就知道这两个音的舌尖起始位置是大致相同的。而如果把/t/读成中文的[t],那么舌尖起始位置就是在牙齿上而非牙龈上,那么,如论如何都发不出自然而然的“同化”了。

唉,怎么又是/t/和/d/?——这其实并不奇怪,知识分布总是这样,大量的重点往往只集中在某几个甚至某一个部分之上。例如,英文语法书中,差不多有2/3的内容是关于动词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18. 总结一下/t/

/t/是所有英语音素当中学生最需要时间精力去学习、老师最应该耐心解释说明的一个。

英文/t/的舌尖起始位置与中文[t]不同,英文/t/的舌尖起始位置在牙龈上;

/t/如果被夹在两个元音之间(且之前的元音所在的音节是重音音节的话),那么要轻微浊化;

/t/在后面接着一个辅音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所谓的失爆现象;/d/也是如此;

如果后面接的辅音是/s/,那么便要演化出/ts/的音;而/d/则演化出/dz/的音;

/d/在/p/和/sh/之后会被读成/t/;

/t + j/可能会变成/ʧ/;而/d + j/可能会变成/ʤ/(这就是所谓的同化现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