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下载的sudoku活动有些频繁,前几天熬夜通了SummerTime的50个系列关,最近又有宠物主题了,幸好关卡不是特别多,每天做一两关就ok了。
现在每天最少会玩一把数独,与其说是为了提升脑力,或者从中获得乐趣,倒不如说是近半年来养成的习惯吧。(虽然通关了还是挺爽,但早已比不上刚接触的时候。)
回想一下,自己当初为什么接触数独呢?应该是对提升智力的渴望吧。当时不仅下载了数独和很多推理游戏,还整天看东野圭吾、阿加莎的作品、《明星大侦探》,甚至还整天找朋友玩剧本杀。
后来我慢慢明白,比起智商,作为一个成年人更重要的事培养思维能力和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
思维能力,其实就是所谓的套路
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如何定义这两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我的话,更倾向于称之为套路,什么是套路呢?
司马光为了就小伙伴而砸缸。
曹冲用船去撑象。
诸葛亮靠空城计吓跑司马懿。
纵火、尿床、虐杀动物与连续杀人犯之前的关系。
以独特的角度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并达成目的,套用在不同地方的都算是套路。不可否认司马光、曹冲和诸葛亮都很聪明,都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用常人不同的方式去看待问题。他们拥有着属于自己解决问题的套路(思维方式),正是这种思维方式不同于常人且有效,所以他们遇到很多问题都能靠这套思维方式去解决。
如何才能摸索出自己能用的套路呢?
对于很多天才而言,他们天生就有特定领域的才能。例如明朝于谦,本是一介文官,但在北京保卫战上,他表现出天才般的智慧才能,统领京城内士兵成功抵抗住了瓦剌军的进攻,使明朝国祚延长了几百年。
但普通人的话,要怎么才能拥有这种套路呢?我觉得,是积累。
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领域的知识学得越多,创造力和想象力越会被限制;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学得越多,想象力才会越丰富。我比较赞同后者。
当一个人博览群书,像海绵一样汲取不同的知识养分,并且从正反双方甚至更多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时,他越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因为他已经从这些知识和观点中,挑选出最精华的部分,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套路。而这些解决问题的套路,不光不会限制了他的视野,反而会在他表演的时候成为他强而有力的翅膀。
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中国版《误杀》的男主人公的妻女为了保护自己,把女警长的儿子误杀了。其后男主人公通过各种手段,完成了一场完美的毁尸灭迹。
男主人公只是一个普通的音像店老板,凭什么能在这场警匪博弈中战胜破案经验丰富的女警长呢?因为他借职业之便,看过数以千计的犯罪片,拥有庞大的知识储备,并从中探索出应对警察的有效的套路。正如他所说:“看过1000犯罪电影,就能谋划出一场完美的犯罪。”
经验老到的侦探一眼就能从几起事件中找出有价值的线索;
拳击手从对方的动作中找出最有效的击倒方式;
围棋大师本能反应放下反败为胜的一子;
以上这些,无一不是汗水与泪水摸索出来的套路。所以只要持之以恒地练习,我们也能成为特别厉害的那种人呢。
也希望我有朝一日,能不用标注就搞得定“专家级”的数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