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来到长沙,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十八年前我在这里度过了大学四年的黑暗时光,最近三年几乎一年一次带着罐罐来到长沙在我最亲的表妹家借住不短的时间。大学的活动范围和如今的相仿,毕竟不是爱到处走动的人,加上所经之处都已经天翻地覆的变化了,仿佛当年记忆中的长沙是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里。熟悉的建筑物基本上只剩下平和堂一家了,其他的要么推倒重做要么翻新加高,总之就不再是当年我所认识的长沙了。
我印象中的长沙长什么样子呢?我突然被自己的这个问题问到了。想想我觉得我还是回答另外一个问题先,我印象中的长沙人长什么样子呢?嗯,这个问题是我大学时代反复思考过的,然后在一批当代长沙小说家的作品中和大学四年身边同学老师朋友中得到印证。下面勉强总结一下。
长沙人啊,首先必须是一口标准的长沙话口音,大大声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即使是在家里拉家常都容易被人误会在吵架。在湖南人面前就说不出普通话来,在外乡人面前只好用一口别扭的塑料普通话应付。
其次是一口带着匪性的长沙话,说话的时候特别的溜,总觉得是在土匪窝子里面跟一伙人在斗智斗勇。三句离不开国骂,五句离不开吃饭,十句离不开打牌,这三个内容就是长沙话的关键主题了,基本上长沙话这个地方语系最高使用频次和进化发展最丰富的词语句式就集中围绕这三个主题的。不客气的说这三个内容也就是典型长沙人最重要的人生三件事。
第三呢,就是长沙人喜欢以文化人自居讲歪道理,特别是老一辈的长沙人,不管是做什么事情,从关了家门教育儿子到宵夜摊子吃小龙虾到酒店开房打牌,叽里呱啦都是必须倒半吨口水的各种民间道理。“我跟你讲罗,其实国个事类xxxx”,“你莫出宝,我要是你啊我就xxxx”,“你莫跟我啰嗦,你看就是国样地xxxxx”,“你有点宝气吧,xxxx”,开腔还算正常,然后就会画风突转马上来一个狗血逻辑震到你的虎躯和菊花。想来是当年岳麓书院的一股清流给予了长沙人特殊的文人情结,而经过历史的洗涤,文化变成了民间故事,逻辑推理变成了家长里短,唯有文化人的心留存在长沙人的基因里。具体例子一下子还真想不起来了,总之就是一系列的民间农耕逻辑和坊间传说的综合体,然后结论就是你必须按照他说的干,不要霸蛮。
第四呢,是长沙人有古风,有侠义之心。什么给有需要的人让位这种是上一辈典型长沙人的基本素质,你要坐公车前面有一个大肚婆你还假装没看到不让位,立马有一个长沙满哥跳出来指着你的鼻子骂你全家,碰到道德有洁癖的要骂你直到你下车为止。如果路上抓到了小偷,一般大家都是赶紧报警让警察来保护这个可怜的孩子的,警察也都很紧张,每次出警都要穿过层层的人群包围圈拼死拼活从一群长沙满哥和姐们手中拯救出这些犯罪分子。送到派出所还要恨恨的说,TMD哪个要你克做小偷罗。
第五呢,是长沙人好恰(hao qia)。长沙的小吃被火宫殿推上最高峰,近年席卷全国的小龙虾也是爱辣的长沙人做的最正宗最好吃。长沙人爱吃,舍得吃,舍得花时间花钱吃。在长沙,做一个小吃店的老板特别的傲娇,如果销量不错的话就更加不得了。限时销售,限量销售,十份起售,不准堂食,自备零钱,单一口味,只有辣的,是这些店主的底气使然啊。实在是那帮贪吃、爱吃、职业就是吃吃吃的长沙人太多太多了。来到长沙,你试试问一下长沙人心中最好吃的三家店子,我估计啊你问十个人可以得到三十家店子的答案出来,实在是好吃的太多了。
我认识一个叔叔,就是这样的一个标准的长沙人。一个普普通通的烟酒小店店主,每天笔笔挺挺的穿着他老旧的白衬衫,最爱搬个小凳坐在门口,认识自己所有的顾客,看到熟人经过就要大声的打招呼,不同的人买同一个牌子的烟收不同的价格,碰到自己喜欢的菜就会偷偷摸出一瓶小瓶装劲酒一小口一小口有滋有味的喝上半瓶再眯个下午,平日唯唯诺诺叨叨絮絮,一旦碰到不是自己大院的陌生人在旁边酒家闹事必须冲过去横上一把。
你说,这样的长沙人应该住在怎样的长沙呢,或者说怎样的长沙可以养出这样的长沙人呢。我的认知里,长沙应该是小街小巷的,房前屋后邻里邻居,生活的圈子里都是自己熟悉的人,街头站着卖烟的小贩,巷尾蹲着卖臭豆腐和糖油粑粑的,最光鲜的房子一定是学堂,教书的先生是最受人敬仰的,九芝堂童叟无欺,火宫殿琳琅满目,岳麓书院风华绝代,橘子洲头拦江而立,冬天冷得老人家留不住,夏天热得西瓜都不解暑,湘江下游的水比不得源头的脱世清新,却带着沿途浓浓的人情世故给养着长沙的土地。
而我,正是喜欢这样的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