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南开大学讲席教授、诗人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因病逝世,享年100岁。
叶嘉莹是和杨绛一样,都是女性先生。她在一生的教学生崖中,培养了大批古典文学研究人才,奉献自己的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与传承,实现了诗学探索和和人生修行的同时进行。
有一则故事是叶嘉莹经常复述的,出自《考古》:两颗汉朝坟墓中挖出来的莲子,在精心培育之下,竟然奇迹般地长出了叶子,还开出了花。
莲花落了有莲蓬,莲蓬里边有莲子,莲子里边有莲心,而莲心是不死的。
叶嘉莹出生在北京书香世家,先跟随父母学习,后来姨母成为她的老师。伯父古典文化修养深厚,尤好古诗,时常以古典诗歌掌故为题与她聊天。他们时常做诗,在写诗方面,初露头角。
叶嘉莹读大二时跟顾随学习唐宋诗课程,开始了正规严格的训练,这使她羽翼渐丰。这一期诗词创作较多且勤,还开始做令曲、套数以及单折剧曲的习作。
1956年,叶嘉莹受台湾省教育部门邀请作文艺讲座,讲五代和北宋词,开始由诗词创作转向诗词评赏。诗词评赏经历了由主观而客观转变后,由作品评赏转入文学理论探讨,然后变为有一种对古典文学传承责任的反思。
1966年,应邀赴美国任教,并出版发行《杜甫秋兴八首集说》。1967年,在哈佛大学作《菩萨蛮》词。1970年,开始研究王国维,编写了《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由台湾三民书局和纯文学出版社分别出版《迦陵谈诗》、《迦陵谈词》。
1974年,叶嘉莹重回祖国,致力于诗词研究,并著书立说,直到去世。
古典文学需要传承,需要像叶嘉莹一样的学者,一直坚持努力传播古典文学。它代表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承。通过文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深影响着后世。
口头传承。我们从小背诵的唐诗宋词,那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不知在哪个时候,突然就会在脑子里蹦出来。
书写传承。像叶嘉莹写的谈论诗词的著作,唐宋诗词三百首等。一看这些,一种亲切感由然而生。
影视等艺术创作传承。通过电影、电视剧、戏曲、曲艺等形式,形成独特的舞台艺术,并通过演员的表演艺术魅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感人,更容易记住和传承。
我对古典文学、书画艺术情有独衷,它们是我每天的必修课,一直在文字里修行,对文字的魅力,简直说他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对古典文学研究者致敬,愿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这一行列,让中国的文学越传越远,越传越广。
我愿做一个传播古典文化的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