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法学院硕士毕业,在一家私人律师楼里实习。那时,找到接收对口专业实习的单位不易。也只有符合相关的要求,学校才会批准留学生的实习申请,凭此文件才能继续保留留学生的合法身份。
实习期间有法定工作时间的规定、但却没有必需付薪的法定要求。因此,大多实习单位愿意给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毕业生更愿意到能在实习期结束后获得工作和薪金的单位里实习。而留学生牵扯到需办理工作签证才能允许工作的法定要求,使很多单位不愿接受留学生。因此,当时能找到一个实习单位接收自己,已然让很多人羡慕不已。和我同来的留学生,大多数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找到接收实习的单位,只好匆匆回国了。
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从到实习的律师楼第一天起,这个只有老板一个员工的地方,老板就把我的实习时间等同于一个全日制的员工的上班时间:周一到周五,每天实习8个小时。如果是老板带着着我能学到什么实践经验也好,但出勤一周后,才知道不过是把我当一个免费的全日制员工使唤,听电话、接待客人,在他不在办公室的时候为他值班,哪里有什么法律实践的机会!好不容易有了,也是他从来没有做过的案子。
这样上满一周,我连个午餐费都挣不到。当时想法很简单,找一个能够我买午餐的工作。
我的周一和周五时间已经被实习排满,只剩下周末时间可以安排了。周末正常上班的又有几个需要临时工的、还是长期稳定的呢?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翻看华人报纸上的招工信息。偶然的一天,看到了中文学校招收中文教师的招聘广告。
那时就看广告要求,我以为是一家很有规模的正规学校,对应聘的人学历、教学经验、英语水平和普通话水平要求都很高,俨然国内重点院校对师资的要求。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准备好我的简历,将邮件发了出去。
这时候是五月份,接到面试通知是在一个月后。面试的地点在一个有着独立教学楼的学校里,只是有些凌乱,仿佛搬家的感觉。面试我的是一位操着浓重南方口音的个子和邓小平同志一般高的中年男子,戴着厚厚的眼镜,说话抑扬顿挫,原来他就是这个学校的校长,问了很多非常专业的教学问题。面试结束后,他告诉我这是初试,初试通过后,还要经过学校董委会安排的二次面试。
一个月后,我接到了第二次的面试通知。这次面试更加正规,是在一所有校园的城市大学里。走进一间教学楼内的会议室,我的面前端坐着一高一矮的戴眼镜的先生、一位梳短发的中年女子,都是华人。经介绍才知道,这三位就是学校的三位董事,也是学校创建的三位发起人和股东,矮个已经认识,是南校长;高个是负责财务和电脑的高工;中等个的女士是苑副校长,主管联络和招生。三位都是博士和博士后毕业,分别在著名大学和市内图书馆工作。这是他们的兼职工作。他们成立这所中文学校的初衷很简单,家里都有1-2个正读中学和小学的孩子,需要学中文,找来找去找不到合适的中文学校和老师,于是一合计不如咱们自己成立一个学校。就这样就有了这所小有名气、口碑不错的华人中文学校。他们也都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管理者、负责人,又是学校里学生的家长。自然对学校的要求也高、管理也好、教学质量也有保证。久之,这所学校的生源也越来越多。说也奇怪,尽管学生很多,但无论是华人子弟、还是白人家的孩子都是来自同一阶层,父母都是受过高等教育、有稳定收入的知识分子家庭。
这次的面试就围绕三个方面进行测评:如何教好英文背景下长大的孩子的中文,如何与家长沟通、协调好师生、家长三方面关系,如何服从学校的统一管理和完成教学目标。
每一个面试官各用20分钟完成了一个小时的面试。我被告知进入复试的有十人,而这次学校录取名额只有三名。这次二轮面试后,会淘汰5名。留下的5名还要经过第三轮的试讲择优录取。
这样严苛的面试程序我一点也不陌生,这和我在国内时应聘学校的教师职位一样。人有舞台情结,我有讲台情结!倒是欣欣然期待着我能再次登上讲台试讲。
只是这次的等待更加漫长,迟迟没有任何消息。让我开始把目标放在寻找一家付我薪水、能为我办工作签证的新的律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