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科院研究生课程《蒙台梭利理论和课程设置》的最大收获与困惑
如果说,蒙台梭利像哥伦布一样发现了新大陆并不夸张。哥伦布发现的是外在的新大陆,而蒙台梭利发现的是内在的——孩子心灵里的新大陆。这的确是一项重大的发现,正像美洲大陆对于哥伦布,万有引力对牛顿一样真实,使她闻名的就是这个发现而不是她的方法。 ——E.M. Standing
一、前言——教学困境
初次接触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是在十年前大学一年级选修课程《教育学》的课堂上,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人的成就很高,她的教育方法风靡全球。当时很想去做进一步了解,姐姐当时刚好在学蒙氏的教育法,然而看见那本厚厚的教材,翻开之后文字晦涩难懂,我望而却步。十年之后,我已经是一个在教育第一线有6年之久的老师,擅长语文教学,还有着BEC商务英语证书、心理咨询师资格,在学校待了三年,自己创办教育机构三年,教过不少学生,取得一些成绩,孩子们喜欢跟我待在一起,有成就感的同时,工作耗费了我大量的精力,而孩子们每天总是各种问题不断,我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严重的时候甚至有放弃教育生涯的想法。
这种力不从心之感来自于教学困境,我现在是自己所创办机构的负责人,主管机构的教学质量,总体而言机构的教学取得不错的成效,但是我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做现场管理、家长沟通、学生心理辅导,每天我都几乎需要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2点,身心感到异常疲惫。从时间成本来看,机构的教学是低效率的。自从结婚之后,各种家庭事务需要花心思去处理,我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花费如此之多的时间在机构上了,可是机构的教学状况让人担忧,某些课程如果不是我亲自抓,总是状况频出,比如晚上的集中学习辅导,只要我不在现场,孩子们马上没有了纪律性,说话乱窜的情况频发;比如当我降低了与孩子谈心的频率,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会逐渐下降,在纪律及成绩上都会有所体现。机构的教学效果总是如此不可持续,无法进入良性循环,因此我个人常常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
家长们总是跟我说,如果我能让机构的老师都跟我一样专业甚至比我更专业,那样就好了。我发现很多自己在用的方式方法太个人化了,大部分跟我接触得多的孩子都是挺喜欢我的,他们喜欢我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我是一个能够给他们空间的老师,愿意听他们说话的老师,并且能够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待学生相对公道,然后自己做错事也会主动跟孩子们道歉,如果孩子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我总会不厌其烦地解释或者找时间单独讲解的有那么一点点特别的老师。我花了大量的时间跟孩子们待在一起,观察、了解、陪伴他们,为了教学质量,我常常不惜自己的时间成本。可是,我不能要求别的老师也一样,因此,如何让时间花在刀刃上,如何让教育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何让教学更高效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开始了学习和探索之路。
二、蒙氏教育——注意力集中现象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精神胚胎、吸收性心智、敏感期、自发性的智能等都给了我很多的触动,而给我最大启发的却是“注意力集中现象”。在学生中,有太多的孩子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了,甚至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的孩子也不少,这些都成为教学中的拦路虎,老师们为此想破头都少有能找到非常好的解决方式,有的老师甚至一节课下来大半节课都在强调纪律,收效甚微,用心至极,但是教学状况堪忧;有的孩子上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心不在焉的,导致老师们总需要拖堂来强调重点知识,时间一长,孩子们非常不乐意,老师也越发无力,导致恶性循环,上课效率越发低下,课后花费的时间越来越长。
实质上,每个人都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注意力集中,甚至连一堂课上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也是很难做到的,若是如此,我们的目标应该从关注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迁移至如何利用好孩子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蒙台梭利利用注意力集中现象教育智障儿童尚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那么若是能够在正常儿童中进行正确运用,想必亦能取得不错的成效。
三、注意力集中现象对于教学设计的启发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学中遇到孩子们注意力涣散的情况会马上提醒,用眼睛扫视整个课室,然后待到所有的同学都安静下来,再重新回到课堂,老师们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再回到课程的时候至少10分钟过去了,虽然孩子们是安静了,但是他们因为老师迟迟没有开始讲授课程,又开始到其他地方神游了。有些急性子的老师这个时候就开始一段说教或者直接不讲课了,让孩子们意识到纪律的重要性,如此一来,一节课根本讲不了太多的内容。
按照注意力集中现象这个重大的发现,作为老师在提醒孩子们之后,趁着孩子们的关注点依然在讲台上,马上开始讲授知识要点。此外,在教学设计中,作为老师需要清楚知识的要点,同时根据平时的观察,清楚学生们注意力集中的情况,在孩子们注意力集中的时候进行重点知识讲解,让孩子们对知识能进行快速地吸收,让教学做到事半功倍。
四、关于废除奖惩措施的疑虑
蒙台梭利主张废除奖惩制度,让儿童自由发展,培养自控能力。因为她认为传统的奖惩制度是成年人控制儿童的手段,是利用外在力量控制的方法去抑制孩子的行为,她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奖惩不但无用,反而摧残了孩子萌芽的自尊心,不但无法协助孩子改善自己的行为,更会误导孩子的价值观。
作为一个一线老师以及在父母对于不同行为奖惩下长大的孩子,认为这个关于废除奖惩措施的观点(可以用赞赏的眼光看孩子)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我们需要对于奖惩措施进行界定,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会有怎样的奖惩措施?第二,蒙台梭利的观点里,什么是奖惩?她除了不排除用赞赏的眼光看孩子之外呢?语言的肯定可以有吗?第三,废除奖惩措施是否有年龄上的限定?
在我的教育经验以及成长经历中,很多时候奖惩是行之有效的,如果奖惩措施恰当,利用奖惩措施,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培养出很多可贵的品质。比如,我曾经教过一个五年级的男学生,他理解能力不错,但是韧性不够,遇到难题很容易有畏难情绪,不愿意思考导致频频犯错,在课程开始之前,我明确地告诉他,与他最后的学习成绩相比,我更在乎他的学习态度,我希望他能够积极思考,用心探索,课程中如果他获得不错的成绩我会奖励一颗星星(星星最后可以换奖品),但是如果他遇到难题能够积极思考即使错了我依然会奖励三颗星星,这个学生第一次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哭了,我引导了他进行思考并且奖励了他这个行为,孩子刚开始的时候特别的意外,他从来没有因为积极思考而被奖励过。刚开始他还是不太愿意思考,需要我去提醒他,这道题你愿意自己想的话会有三颗星星哦,然后孩子才开始自行思考。但是慢慢地孩子愿意思考了,越是思考学习成效越是好,孩子越是有成就感,到最后思考变成了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这些代币星星也就不需要用了。
同时,我非常困惑,如果没有了奖惩措施的存在,孩子们的不良行为该如何去纠正?孩子们发生了打架、偷窃等等行为该如何处理?
五、小结
综上所述,在《蒙台梭利理论和课程设置》课程中我的最大收获是认识到注意力集中现象,同时我认为废除奖惩制度是值得商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