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几篇自己原生家庭的文章后,对自己更加了解了。你会说,这个年纪的人,怎么会不了解自己呢?其实真的了解自己,并不是那么容易,了解自己不是仅仅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是会看到自己的行为模式,以及行为模式背后的思维模式。
除了更加了解自己,通过探索原生家庭,越明白自己为什么是现在这样子,因为现在都是过去的果。
探索原生家庭,不是为了去算账,而是要找到当中正能量的资源,来滋养我们的生命。
就比如我们小家庭中,我不太看重吃,不爱打扫卫生,但喜欢看些“没用”的书;而先生就恰与我相反,比较看重吃,爱干净,不爱看“没用”的书,凡事就爱问有什么价值。
若是不探索彼此的原生家庭,上述的差异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冲突,争执。但看清楚每个人很大部分受原生家庭影响,就不会凡事都上升到“三观”和“爱不爱我”的层面。
其实我的原生家庭里,老妈很爱干净,爱做饭,爱打扫卫生的。可惜我没遗传这些,我遗传的都是老爹的爱看“无用”的书喜欢精神层面的东西。
虽然没有学会象老妈那么能干,但学会了象老爹那样爱看“无用”的书和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个是家庭带给我的好的一面。
高中时好朋友在我家住过一段时间,对我家的印象就是晚饭后家里非常安静,老妈在做缝纫机上做事,老爹拿本书在看。好朋友当时就感慨,“你们家气氛好宁静”。直到现在,不论在外面有多疯,但到了家里,我仍然是喜欢宁静,不喜欢看电视,不喜欢听音乐时放很大声音。
但我们家那位Y先生,不仅在外面爱热闹,在家里也爱热闹,爱看电视,听音乐时爱放很大的声音,为此还买了低音炮,说这样听起来才有感觉。
若在以前,我们会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互相讽刺对方为“上帝派来气我的”。现在一般不会有那样的看法了。自己不喜欢开很大声音听音乐,觉得太吵。但同时先生在家时,家里范围比较热闹,他会陪小哥玩,爱开玩笑,不象我闷骚的不会活跃家里气氛。
再比如先生看重吃饭这点事。通过在婆婆家的观察,他们家每餐都是4菜一汤,很风盛。不仅是他们家,湖南人貌似都很看重吃,对待吃饭这点事,一点不含糊(几乎个个会做饭,且经常觉得饭店做的没有自家做的好吃)。当然也有不看重吃的湖南人,就像也有湖南人不能吃辣一样,此处是指看重吃的湖南人比例比较大。
在婆婆家过年时,年初一早上做10个菜,中午的时候,把早上吃完的几个菜换掉,补几个新鲜的。总之,桌子上一般是10个菜。非过年过节在婆婆家吃饭,也是4菜一汤。从小在这种氛围中长大,先生所以比较看重吃。说他看重吃不重精神,是以我的角度看,以湖南人的角度看,是正常吃饭而已。
先生有湖南人爱做饭会做饭的特点,也遗传了他们家父母爱干净,勤快的特点。每天都要打扫一遍房间。这是他的家庭带给他的好的一面。不象我,不爱扫屋,就想扫天下。
一个人的成长,无形中会打上原生家庭的烙印。但也不能把自己所有的不好的地方全部归咎于原生家庭。因为原生家庭不是原罪家庭,它固然对一个人的影响比较大,但同时通过自己的觉察,它也有滋养自己的能量,通过自己的改变,也能让原生家庭中不好的一面不再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