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是一首形象动人的祝福歌,诗歌中以“樛木”比喻“君子”,以翠绿的“葛藟”缠绕“樛木”比喻品德高尚的君子将福禄相随。有一种说法将这种福形容为迎取美丽的新娘,因为诗经中曾用葛藤形容女主人公,所以这首诗也被婚礼中的宾客用来作祝词,从中可以还原在三千多年前一场婚礼宴席上:秋日的黄昏宾客毕集,辘辘的车音自远而近。性急的孩童早从村口奔来,嚷叫着:“接新娘的车子到啦!”欢乐的鼓吹由此压过喜悦的喧声齐鸣。当幸福的“君子”搀扶新娘下车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便是青年男女们一遍又一遍的热烈歌唱:“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诗歌中反复提到了“乐只君子”,即做一个快乐的君子,这样的人自然就会福禄相随,姻缘美满。在如今的社会,君子却似乎成为了一把枷锁,一种道德绑架,有的人迫于社会的压力,传统的规矩,做一个“苦君子”,有的人精于算计,表里不一,做一个“伪君子”——即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的人索性暴露本性,明目张胆地做一个“真小人”。
如此那些不能乐享君子之德的人都不能称上真君子,如今的君子之德自然不同古时,传统的观念有其糟粕的地方需要剔除,也有精粹的地方值得继承,但这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见识不同,对事物的认知,形成的观念也不同,但每个人心中都应有自己的君子之德,并以此为鉴,不断自省,不断完善自己的德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真正的君子之德,应有大爱大仁,大智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