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你相信吗?你的知识从哪里来?你的人生是否曾经从书中受益?你喜欢读书吗?你会不会读书?
1.读书是为了装逼?
我以前一本书看一年。出差的行李箱里就放着本书,时不时地拿出来看看,但因为总读不完,就从来没换过,有一次被一起出差的同事发现,取笑我装逼!
我是真的爱看书好不好!
我是真的想看完那本书好不好!
那本书是真的需要细读好不好!
应该说在我眼里,所有的书都该好好细读的!但我在读书时遇到很多障碍......
读书,想说爱你真很难!
我很努力,认真的读书那么多年,结果被人耻笑!好嗓心~
2.三本书拯救了我
《这样读书就够了》讲到成人该有的读书方法,我们并不需要像应试一样去死背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
读书注意事项:
a.兴趣应该是我们读书的初衷。
b.由兴趣引发提问。
c.带着问题到书中找答案。
d.用新知识去更新你的旧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把书中的知识换化成自己的。
书中提到的“RIA便签阅读法”特别好用:
在红色便签,复述书中的概念。
在黄色便签,结合自己经验写下来。
在绿色便签,写下日后你会怎么做。
以上内容其实在秋叶老师的《如何读懂一本书》里也有涵盖,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拆分,使得我脑洞大开的是,原来每本书都能以如下结构讲透看透:
1.知识介绍(复述原文)
2.扩展思考(结合经验)
3.拆书建议(你的做法)
但注意,这里所说的知识介绍,肯定是某一个知识点,一本书会有多个知识点,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现在是“逮住一个把它吃掉”
《王的速度法》中“如何成为知识性创造者”说的还是这个方法,这里引用的是齐滕式系统速度法,合理分配时间,用时30分钟我们可以完成一本书的阅读,但关键还要在完成阅读后写出一个1200字的读书心得分享。
3.小结
我突然意识到我读书的误区,以往读书过于“求全”,有时怕记不牢还会做一些笔记,但作笔记并不代表我将这些信息“据为己有”。我并没有与这些信息产生真正的“链接”!
三本书用不同的方式讲了同样的一件事——快速阅读。让我更深刻地理解这种阅读法的具体用法。用主题阅读的方式去深度学习快速阅读,很有趣!
@彭小六 @选择君K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