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要木盆—
老渔夫的妻子老太婆知道了这件事,指着老头儿就骂:“你这傻瓜,真是个老糊涂!哪怕要只木盆也好,我们那只已经破得不成样啦。”
于是,老头儿走到海边,向着金鱼行个礼,说:“行行好吧,鱼娘娘,我的老太婆想要一只新的木盆,我们那只已经破得不能再用了。”金鱼回答说:“去吧,你们马上会有一只新木盆的。”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那儿,老大婆果然有了一只新木盆。
【我们聊一聊】破木盆&新木盆
「老渔夫爷爷为什么没有说他的愿望?」
「他害羞!」
「也有可能他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啊?!」
「有些时候,有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像我们在餐馆里点菜,就常听到有人说“吃什么”“随便”;也有些时候,有的人以为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实际上并不是真的知道,就像我们在超市里购物,就常见到很多人挤在一起“我也要”“我也要”,可能买回家一堆没用的东西!」
「哈哈哈……」
「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
「哦,那要好好想一想!」
「老太婆为什么想要一个新木盆呢?」
「他们那只破得不能再用了。」
「新木盆可以用来干嘛呢?」
「装水,洗衣服,洗澡……」
「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去买个新木盆呢?」
「嗯……没钱!」
「他们打鱼纺线赚的钱只够吃的穿的和住的,没有更多的钱来买新的木盆了。」
「他们很穷吗?」
「一个人如果只能赚到生活的基本花费,没有结余,生活就容易陷入贫困。」
「他们好可怜!」
「为什么可怜?」
「没钱!」
「宝贝有钱吗?」
「我有零花钱!」
「为什么没钱就可怜?」
「没钱就不能买(新木盆)。」
「除了向金鱼要,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买到新木盆?」
「多赚点钱。」
「怎样多赚点钱呢?」
「嗯……多打点鱼去卖。」
「怎样才多打点鱼呢?」
「多花些时间,多撒几次网……」
「还有呢?」
「换个鱼多的地方,换个大网……」
「宝贝好会想办法!他们为什么不也学宝贝想多点办法呢?」
「是喔!」
「想要多赚点儿钱,他们要多花些时间去打鱼,就会少些时间休息和玩耍;多撒几次网就会多些辛苦少些舒服……或者,他们少买点吃的穿的节省一些钱出来……他们可能也想到了这些办法,可是没有能够忍耐这些辛苦。」
「他们怕辛苦?」
「任何心愿的达成,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涵宝跟涵妈逛街回来的路上,临时改变原来的打的士的计划,拎着大包小包一路挤公交跌跌撞撞地回来了,真实地体验了一把发展必须付出代价,收获不少。
「宝贝的鞋子破了,想不想再买双新的?」
「想!」
「衣服小了,宝贝穿着不舒服了,想不想再买件新的?」
「想啊!」
「东西旧了、破了,就想要换新的,这就是我们的“发展需求”——我们不光要活下去,还想活的舒服一点儿。有些不满意的、不好的东西,就会想办法让它变得好一点儿。」
「那我的玩具坏了,可不可以再买个新的?」
「嗯,这也是宝贝的一个“发展需求”!可是现在这些钱可能只够买鞋和衣服,不够买玩具,怎么办呢?」
「嗯……」
「逛完街从这里回家,我们有两种方法可以选:一个是坐公交车,一个是打的士。宝贝喜欢哪个?」
「打的士。」
「为什么呢?」
「舒服。」
「嗯,打的士比坐公交车舒服。打的士需要100块钱,坐公交车需要2块钱,那如果改成坐公交车回去,就能省出98元钱,刚好可以买宝贝想要的那个玩具!」
「那我们坐公交吧!」
「公交可能会很挤没有座位哦!」
「呃……」
「还是要坐公交吗?」
「坐」
「坐公交车一路站回家,累不累?」
「累……不累!」
「又累又不累?」
「嗯!」
「宝贝是不是想说,站的时候脚是有些累,可是因为这样就能买到玩具,又不觉得累了?」
「对对对!」
「买到想要的玩具开不开心?」
「开心!」
「这是宝贝用自己想到的办法买到的哦!忍耐了一下小小的辛苦,换得了想要的更大的收获。」
「对呀!」
「要是老太婆也能像宝贝这样不累的话……」
「早就买个新盆了!」
「如果不是为了想要买玩具,宝贝也会觉得不累吗?」
「嗯……累!」
「微笑」
『涵妈随手记』:
为什么想要个新木盆?因为人都有发展的需求——我想要生活少些麻烦!
发展需要积极行动,必定要付出一些代价。
人都想要越来越好从不舒服到舒服,从舒服再到更舒服,而改变需要经历以及经历后的反思和行动。真心想实现一个心愿时,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不想做一件事情时,再小的阻碍也会成为理由。想要改变,与其原地空想消极抱怨,不如积极行动适度挑战。
欲望是什么?所有动物的本能,与生俱来,本并无善恶之分,无需谈之色变。欲望是一种活力,如果我们扼杀自己的活力,就会使自己变得乏味而没有生命力。如果摧毁了欲望,可能也摧毁了我们的生活。
对欲望不理解,我们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对待欲望的方式,决定我们将会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所以,重点不在扼杀欲望,而是去了解活力,并且把活力用在正确的方向。
人类的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痛苦的厌恶,这双重力量是社会机器的伟大动力。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动力在我们的才智指挥下进行运动。
“自我改变意识”的觉醒,让愿望由一个美好的想法变成实际行动:为了实现愿望就得在许多方面做出改变,面对不愉快的现实,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想法,跳出暂时的舒适,力求改善和发展。
也就是,遇到一个不满意的麻烦问题时,向内寻找解决方法积极改善,而不是向外寻找理由借口停步不前。
改变,永远来自于“不舒适”:否定自己、逼自己更努力、尝试更多可能性。“不舒适”地坚持,才有机会提高。
从经济的视角看,走出舒适区可能在短期内会让人有感受上、收入上或地位上等方面的损失,但是以长期而论,因为不同的经历和技能提升,很大概率上会有更多机会有更大收获,“得到更多的收入”或是“变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