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评言】《中华文化浪漫神秘之韵致,中华文明雄浑浩大之情怀:西游记传奇》(两篇文章)

《西游记》与时代精神

文字作者名称:(竞芳)

八六版《西游记》,经过岁月的洗礼,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经典。

我们很多人,都是看着这部剧长大的。这部伟大的剧作,是中华文化、中华文明能够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延性续命的真正的神剧。

一个没有神话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一个没有优秀神话的文化,是没有前途的;一个没有美好神话的民族,命运是昏暗的;一个不能创造神话的国家,没有文明可言。

中国的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补天造人辉煌壮丽、优雅浪漫的场景,设定了中华文化积极进取、顽强不屈、追求文明的基调。

石猴出世,

堪比盘古降生;

唐僧取经,

取法女娲补天。

西游故事,

恰如后来的长征。

该剧的成功,在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与发扬,浓郁的文化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该剧能够历久弥新的奥秘。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是明朝大文豪吴承恩最重要的著作,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与发扬。

八六版《西游记》,突出地表达了时代精神,并在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上刻意求工,在新的时代,锻造出了新的经典。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扬,谱写出承前启后的重要篇章。

吴承恩一生最重要的时光,都是在嘉靖朝度过的。嘉靖年间,朝纲紊乱,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乱世之下,人心思变。但到了明朝,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走向末落,愈发保守和顽固,且明朝的专制势力极为强大,人的社会意识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遏。

嘉靖帝,明朝中后期一位重要帝王。他独裁专制,荒淫无道, 导致奸臣弄权,朝纲紊乱,社会黑暗。他的统治,严重摧残了明朝的国势,对后世造成很坏的影响。

吴承恩,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伟大的文学家,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他自幼聪颖,酷爱读书、涉猎广泛、博览群籍,尤其喜爱神话故事。由于封建制度的僵化堕落,他仕途困顿,于晚年则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于是,时代骄子,深得中华文化三味的传奇文人,吴承恩,运用自己特有的才情禀赋,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苦心孤诣,创作出惊世骇俗的鸿篇巨制,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是中国优秀神话传统的巅峰之作。自问世以来,就以多种版本大量出版,印行于世。并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巨大影响,被广为译介。现已有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的译著出版。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好评,为中华文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势不可挡,风靡天下。《西游记》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传世宝典,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完美象征,是中华民族浪漫主义文化传统的不朽巨著,是中华优秀神话传统的巅峰之作,是中华文明无穷生机和无限活力的生动展现。

越是黑暗,

越要追求光明;

越是痛苦,

越要追求幸福;

越是绝望,

越是向往神话。

追求神话的浪漫,是人类的天赋,是人类抗击现实沉沦的最有力武器,是照亮人类文明前程的永世不灭的明灯。

《西游记》影响之深远,超出世人的想象。

《 西游记》构思精巧,体制宏大,法度森严。举凡凡夫俗子,人情世态。神魔鬼怪,天庭地狱。宇宙洪荒,道德文章。正邪善恶,阴阳变幻。诗词歌赋,经史子集。过去未来,即身玄远。无所不包,无所不及。人生世界,尽在其中。

中华文化浪漫神秘之韵致,中华文明雄浑浩大之情怀,得到了出神入化,酣畅淋漓的展现与表达。

人类文明始于神话,

也必终于神话。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进步到了信息时代,人类的智识所及,也扩展到了宇宙的边际。人工智能的崛起,使得地球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否已经走上末路?

也许,伟大的神话著作《西游记》,能为解除人类面对莫测前程的困顿与迷茫,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人类正在走向神话时代。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是过去人类对神奇世界的美妙而大胆的想象,都逐一变成了现实。千里眼,顺风耳,早已成为普通的现实。上天入地的神通,和神奇百变的法术,也都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因为科技的飞速进步,人类几乎已经无所不能。纳米技术,基因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万物互联,区块链,星际旅行...人类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向着未知的世界进军,长生不老,已经不再是荒诞无稽的幻想,大幅度提高寿命和极大地减少减轻病痛已经成为迫在眼前的可能。

但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却在极度地趋于消沉,太多的人沉溺于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崇高的追求和浪漫的情怀,却在极度萎缩。

人类正在远离神话的境界,变得越来越卑俗与平庸。

人工智能的强势崛起之下,人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人类在未来的世界,会不会成为可有可无的废物,成为宇宙意识自我实现,宇宙文明升级换代的垫脚石,成为宇宙文明发展史里的旧说陈迹?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兴盛或者灭亡的十字路口。

也许,只有神话,伟大的神话,才能激起人类追求文明的冲动,激活隐藏在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文明密码,使得人类在文明竞争的紧要关头,力挽狂澜,屹立不倒。

也许,人工智能的崛起只是一种幻相,地球人类才是文明发展的正统。但要避免人类不被自己的造物毁灭,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向文明。

对孙悟空,这一伟大神话形象的成功塑造,成就了六小龄童演艺事业的辉煌。他塑造的孙悟空,这一空前绝后的神话英雄形象,正义善良,智慧勇敢,神通广大,几近完美。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至今难以撼动,已成传世经典。

中国古代伟大的小说家,文学家,思想家,中国优秀神话传统的天才传承者,一代文豪,吴承恩的神话巨著《西游记》,饱含着作者对文明世界的热烈向往,和对文化救世的巨大热诚。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弘扬,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没有《西游记》这一伟大神话巨著的中华文化,是有缺陷的。有了孙悟空这一伟大神话形象的中华文明,几近完美。

优秀的文化成果,是改变历史进程的最有力武器。人世间最强大的武器,不是刀剑,不是核弹,是思想。

《西游记》之所以伟大,在于其蕴含着强烈的推动历史发展的时代精神,这时代精神,不因历史的演变,社会的变迁而稍减其色,略挫其锋。而是常在常新,永世不灭。

这时代精神,就是打破黑暗的重重迷障,克服人间的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追求文明,追求美好的新世界。

所谓时代精神,真正的时代精神,一定是勇敢地打破黑暗的牢笼,坚持不懈地追求文明,推动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真正的时代精神,

千载一系,万世不移。

真正的时代精神,

就是中华文化的神魂,

中华文明的真谛。

而今,人类社会已经站在了新文明的入口。永恒的经典,《西游记》,所树立的光辉形象,和所蕴含的伟大精神,必将继续点亮人类思想的明灯,照亮人类社会发展的前程,为再造人类文明的辉煌,发挥出固有的伟力。


【另一篇】《论语》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的书。《论语》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文字简短,精炼质朴,含义很深,不少句子被人们当做格言而奉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论语》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孔子学说与《论语》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资料,它是我国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

孔子的《论语》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先后影响了中国社会、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的华人达两千多年。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思想上与学术上,但是,思想和学术的影响,都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实现的。《论语》语言同其思想和学术一样博大精深,它的影响同其思想和学术一样广泛深远。

一、《论语》影响中华民族巨大深远

1、《论语》的语言影响同它的思想影响一样,遍及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等。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与其他学派尚处于平等地位。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见以后,儒学成为国学,其地位便一跃而在其他学派之上了。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清代末朝。民国以后,这种局面在我国广大农村依然存在着。四十年代末,尽管已开了新学的课程,讲堂上仍然供着孔夫子,学生到校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孔夫子鞠躬。儒学成为国学,意味着它已成为统治阶级的主导意志,左右着国家政治、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发展,作为儒家核心著作的《论语》,其影响更是不言而喻。《论语》没有说及经济,但意志形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促进或者制约经济,《论语》所表述的行为规范,对后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是有影响的。

2、《论语》中的许多语句都变成了成语。例如“不惑”(“为政”篇) 、“和为贵”(“学而”篇) 、“既往不咎”(“八佾”篇) 、“鸣鼓而攻之”(“先进”篇) 、“杀鸡焉用牛刀”(“阳货”篇) 、“三人行必有我师”(“述而”篇)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篇) 等等,皆属此类。另外有一些成语则由《论语》里的话节缩或改造而成。如“居敬而行简”(“雍也”篇) 节缩为“居敬行简”, “敬鬼神而远之(“雍也”篇) 节缩为“敬而远之”,“片言可以折狱”(“颜渊”篇) 节缩为“片言折狱”, “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篇) 改造为“见义勇为”, “民无所措手足”(“子路”篇) 改造为“手足无措”,“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述而”篇) 改造为“举一反三”。未成成语者,也被当作经典性的语言来引用或者化用。民国初年,有名“蹶张”者寿军阀张敬尧一副对联:“这督军合唤作祸害一千年。博其欢心,莫如敬。冰敬炭敬,孝之用在敬,不敬何别于犬马。俺省长犹算辖畸零二十县。上个徽号:大哉尧。服尧行尧,人皆可为尧,唯尧能保我子孙。”在这副对联中,有两处语言引自或者化自《论语》。“为政”篇:“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上联“孝之用在敬,不敬何别于犬马”两语由此化出。“泰伯”篇:“大哉尧之为君也!”下联“大哉尧”一语由此节引而出。1917 年,军阀张子志、张敬尧领兵南下扰湘,激起民愤,又有人以二人姓名为题作了一联嘲讽之:“此子本俗人,偏说是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吠尧原桀犬,何曾识敬以为国,敬以临民。”这副对联本身虽没有一句出自《论语》,但其用以点出二人之姓的横批“堂堂乎张也”却直接引用了《论语》“子张”中的话。笔者在《论语》中随意抽了三篇对其句中的成语进行统计,“为政”篇为20/ 98 ,“述而”篇为25/ 111 ,“颜渊”篇为24/ 118 , 比例分别为20. 4 % , 22. 5 % ,20. 3 % ,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其中“为政”篇与“述而”篇的成语都出自孔子说的话,“颜渊”篇有一小部分出自孔子学生的话。成为成语的比例竟如此之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不仅前无古人,亦后无来者。

3、《论语》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亦很有影响。《论语》的一些成语在少数民族的口语中还在经常使用。

4、在海外华人中,不管他们在中国时属于何种民族,也不管他们在居住区又学习了何种语言,作为母语的汉语仍然一代一代的传承着。由于他们的启蒙教育总少不了四书五经的内容, 《论语》对其语言的影响,自然也延续了下来。《论语》语言对中华民族语言的巨大影响已经持续两千多年了。其他典籍的语言,对中华民族的语言虽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可以同《论语》相匹敌。

二、《论语》对中华民族语言的影响具有极大的稳固性和不可逆转性。每一种语言的变化,都是语法结构最慢,语音次之,而以词汇最快。

就汉语而言,,在封建社会中流行的许多词语,到了民国,就纷纷被淘汰,同时又出现许多表现民国新事物的词语。同样,解放以后,民国时期流行的许多词语又被淘汰了,出现许多表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词语。一种社会制度变为另一种社会制度后是如此,在同一种社会制度下的不同阶段也是如此。《论语》中的词语不然,虽然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些也基本上不使用了,但是因其相当的数量都变成了汉语的基本词汇,特别是已成成语的部分。这就使它在历史的变迁中,相对来说具有极大的稳固性,其对中华民族语言的影响也具有不可逆转的性质。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内部原因是《论语》语言本身具有很大的魅力,容易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这种魅力至少有四个特点,即思想的深刻性,语言的精练性,说理的逻辑性,表达的通俗性。思想的深刻性不仅表现在孔子对政治理想的阐述,而且还表现在对其他许多方面的阐述。诸如孔子在答复子夏“问政”时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篇) 说得非常精辟,不仅对处理政事是箴言,对修养道德也是至理。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篇)既符合实际,又一针见血。孔子在对“宰予昼寝”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所得出的教训:“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篇)“听其言而观其行”至今还是指导人际交往的准则。孔子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篇) ,每一句都讲出了一个特征,很完整,也很实在,对人们的学习也是很好的勉励。语言的精练性指用很少的词语表达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前面的引例己可见一斑。下面再详述几例。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篇) 把一个人志向的坚定性表现得如此突出,只用了十三个字。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篇) 把君子与小人区分得如此清楚,只用了十个字。而“过犹不及”(“先进”篇) 仅四个字,就揭示了辩证法的精髓。思想深刻与内容丰富者,语言不一定精练,语言精练者,思想不一定深刻,内容也不一定丰富。《论语》既能做到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又能作到语言精练,实属难能可贵。说理的逻辑性。正因为是简短的语录, 《论语》上的话,大都是结论性的,没有完整的推理过程,但人们都觉得很有道理(只很少一部分因看法不同而有争议)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认为它合乎事理的逻辑。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篇) 欲为“志士仁人”者,谁曰不然!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篇) 人生有远大目标者,又谁曰不然!《论语》上也有看起来推理性很强的段落。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篇) 这段话在修辞上用了顶针的手法,使推理一环套一环,逻辑非常严密。表达的通俗性。同样是经典, 《老子》的语言同其内容一样“玄之又玄”,莫测高深。《墨子》中有些篇章的语言更是佶屈聱牙,晦涩难懂。《论语》用的是当时的白话,即使经历了两千多年,今天仍然不难看懂。由于表达的通俗,读起来有时还有亲切感。同《老子》特别是《墨子》的有些篇章相比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优点。

外部原因亦有四个。一是儒家学派对孔子思想的宣传,使《论语》的语言连同其思想一起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二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论语》语言得到更大的推广。三是孔子在汉代以后得到统治阶级不断加封,由一个普通的学者一直封到“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地位到了被称为只未加冕的“素王”的显赫高度,使《论语》的语言更加普及。四是将《四书》定为科举考试(经) 的主要内容,更使《论语》的语言影响深入到了社会的底层。

三、《论语》语言的民族认同应当说,中华民族认同的首先是汉语,而不仅仅是《论语》中的语言。

因为《论语》一书的语言即使百分之百都成了成语,在整个汉语中也仅仅是极小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论语》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而特殊的影响,会说汉语的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它的熏陶。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这种约定与俗成,从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自下而上,即从民间产生再由民间的认可进而得到知识阶层的认可。一是自上而下,即知识分子将从民间以及他人的作品中获得的语言连同自己的创造一起写进文章中,返回社会,再得到社会的认可。孔子的《论语》就是这样的。后来的知识分子对《论语》语言的宣传普及也是这样的。这后一种认可比起前一种来,影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语言大师们对民族语言的贡献,正在这里。孔子就是这样一位影响广泛、深刻的语言大师。

《论语》的语言首先使有一定汉学修养的知识分子推崇而且折服。这种推崇和折服,正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认同。通过他们的认同,再逐渐推广,进而得到社会的认同、民族的认同。当然,这种推广是潜移默化的。

古语说:“亲不亲,故乡人。”何以知道是故乡人呢,语言是最根本的标志。许多人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外地工作或者旅行,偶尔碰上一个说地道的家乡话的人,哪怕完全不认识,也感到亲切,甚至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了与之攀谈。这就是通过语言的认同把同一地方的人联系在一起了。在伪满时期,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强行推广日语,禁止在学校中讲汉语,结果以失败而告终,这正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对汉语的认同而产生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八十年代初,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荣。这不仅是华人社会对孔子的肯定,而且也是世界对孔子的肯定。这一肯定,不仅将扩大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影响,同时也将扩大《论语》语言在华人社会的影响。《左传·昭公十五年》说:晋国管理典籍的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周景王问晋国为何没有贡物,籍谈回答说是因为晋国从来没有受到过周王室的赏赐。周景王当场列举出晋国受赏的事实,责备籍谈身为晋国“司典之后”,何以连这些基本事实都不知道,籍谈无言以对。周景王叹息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后即以“数典忘祖”指那些把自己祖先都忘记了或者对国家民族历史无知的人。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主张大一统的,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篇) 的思想便是这种主张的本源。由于代代传承,影响至深,所以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一直非常强烈。加之鸦片战争以后的近百年间,中国领土一次又一次被列强所瓜分、侵占,中国人民受尽了屈辱,也为改变这种状况前仆后继,奋斗牺牲,因而对那些丧权辱国特别是数典忘祖并企图依靠外国势力的干预分裂国土的人,历来总是持鄙弃的态度。炎黄子孙们都信仰不同的主义。我认为,求同存异,在保持中国统一的前提下,只要能在认同孔子与儒学这个基础上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经济圈,互相支持,互相协作,并同其他民族保持友好往来,那就不仅可以使中华民族更加兴旺发达,也可以使世界更加安定繁荣。

《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著作,流传至今2000多年,再加上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它所带给中国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实论语的每一则就是对中国人思想的某一方面的一种总结和启示,从各个方面,评析中国人关于如何做人、做人应该干什么、做事应该怎么做。而其他的各种励志式的总结的言语或者说是感叹式的人生准则,给后世的影响是无穷大的!

作者简介:笔名,文与时光同墨,性别:女,自由职业者,文艺青年,喜欢看阅读、写文码字,坚持品读学习,认真进行文学创作。面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心中充满激情,拿起笔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歌颂美好的生活;热爱诗歌、酷爱文艺、喜爱钻研文学和诗词、历史、国学、新传统文化等,依心写作,喜欢用淡淡的唯美文字,书写心中的万丈柔情和一米阳光,用一颗赤诚的心感知人间的真爱,用浪漫的情怀品味多彩的人生,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用情发声,寻觅、发现并传播生命中的阳光,在文字里修行,将内心的风景化作成一座文字花园,让笔墨渲染出一种独特的馨香。喜欢随性记录,用文字温心、用最好的文字,留存最美的时光。偶有散文、诗歌发表。我创作的方式:查字典,用自己心中所感悟的,所想象的创造出很多属于自己的文字作品。
我的品性:内心纯净美好、心中有爱、温婉善良、修心养性、陶治情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正义阳光、保持热爱、努力上进、满怀善意、爱憎分明、明辨是非、自信、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热情,勤奋。为人处事的方式是以用心对待感情,因为内心是生命中最美的模样。向光而行,向善而生、向美而歌、向暖而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099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473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229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570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427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35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37评论 3 38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392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693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30评论 2 31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12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49评论 3 31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50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1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90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06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904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引发热议 ! 近几天,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引发热议,两位大国首脑之会晤,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
    bd33eb86e1f9阅读 4,471评论 1 9
  • 文化成熟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必须有文字。 第二,必须有城市式的居住方式,城市可以小一点,但必须有居住的方式。 第...
    山有薇蕨阅读 373评论 0 1
  •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增订本)》一书是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寓居美国时写作、出版的红学专著,后来...
    吴晓祈阅读 925评论 0 2
  • 我们现在老在讲国学,讲文化,毛病就是这两个,一个没有执行力的斯文,第二个就是不了解其他文明的封闭。 但是公元5世纪...
    秋谷高兔阅读 948评论 1 2
  • 作为中国人,我们很自豪!我们所拥有的中华文明是所有人类古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灿烂文明! 为何这么说? 四大...
    蝎思君阅读 409评论 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