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蒋勋讲红楼梦,说起贾政对待宝玉,是典型的中国古代父权思维。顺便提到了中西方父权的差异,整理思考如下:
所谓中国古代父权思维,外在表现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儒家思想,是将君臣父子的关系以一种绝对权威的礼法形式确定下来。这种思维的源头,是古代中国父母将子女视为自己的一部分,私有财产,所以,具备任意处置的权利。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多见的是子对父的妥协和父对子的绝对控制。如哪吒,削肉还母、剔骨还父,已经被视作古往今来对于付父权思维的最大挑战。发展到今天,东方的父亲形象或者说父亲角色,往往是感情不外露的,是威严的,是不可反抗的。
西方的父权思维,比如古希腊神话里就有很多对抗父权的,盖亚之子克洛诺斯以及最典型的俄狄浦斯,都是一种对于父权的激烈对抗。西方文化里,是将父与子作为平等的主体来对待,容许二元对立的冲突,并且可以找到反抗形象。这样的影响下,西方的父与子,更像是家庭里的共同参与者,矛盾冲突的双方是平等主体,而不会有压制和妥协。
差异原因分析:一是自然经济因素中国古代经济甚至今天仍然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文明,封闭、依靠劳力;西方则经历了早期农业文明之后,就是军事文明、海洋文明等的冲击。二是社会思想基础中国古代长期是小农经济,与之相适应的是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社会。地理条件的限制,注定了中国长期是以家庭里主要男劳力且是具备丰富经验的长者父亲这一角色为最高中心,高度集权的君主意志也是对父权的一种强化;西方在古罗马时期,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时期,也是家法制,但随着军事文明的崛起,以及工商业的发展,多文明交融,受自然法的影响更多。三是宗教信仰古代中国重视无论人神都重视血缘关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强调子女是父母的私有属性;西方基督教的家庭观念,是以因耶稣的血重生的人为家庭,侍奉神为唯一的父,是一种淡化血缘关系的家庭观念。
当然,东西方的父子关系里都会有激烈的冲突和对抗。是基于不同文化下的产物,个人认为,有差异,无优劣。
联想到自己家里,老公跟公公相处,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父与子,公公用绝对权威的家长身份来指挥命令一切,而老公不断反抗挑战其父的家长派。而在跟儿子的相处上,老公也尽量避免自己父亲的那种绝对家长式做法,那明天,是不是可以预见,青春期的儿子也注定还会跟受现代思潮影响的父亲有另外一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