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上大学之前,我曾经无数次地幻想大学是什么模样——是携二三好友出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抑或是博览诗书,自有书生风华?但是到了大学以后,突然获得了一整片天空,这与前十八年线性的人生彻底不一样的一整天空,我却开始茫然踟蹰起来。这或许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面对的疑惑——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会成为什么?
大一的寒假我一直在想这些问题,渐渐有了一些模糊的答案,我记在了我的便笺上:我想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我想成为一个既能融入集体又能离群索居的人;我想认识很多很多优秀的人;我想去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去社会调研、去交换、去做志愿、去旅游……看起来似乎人心不足蛇吞象,可是年轻嘛,好歹得梦一场。
今年四月份的时候,品六对面的墙上有一面墙开始起了变化,整面墙被刷成了黑色,上面刷着几个白色大字——未来传播学堂招新。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货和那些花里胡哨的妖艳贱货不一样,这种性冷淡风格很符合我冷漠的审美。
学堂的招新推送说如果你想要跨专业学习,你想要实践经验,你想要出国,你想要学点技术,那么你就来未来传播学堂吧。我想了想,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吗?本来我也是辅修新闻的,不如去试一试,万一成了呢。
第一个步骤就是获得师兄师姐的推荐,因为我是法学院的,认识新闻学院的人很少,所以匆匆准备好自己的简历就去林荫时光面试。我记得那一天我到那里的时候是九点半,林荫门口已经排起来长队。我问了问前后几个人,发现除了还有一个商学院的人之外,全部都是新闻学院的人。不过当时有一种谜之自信,大家学的新闻课差不多,我还比你们多学一门法学呢。我带着一种谜之自信就开始了面试。
堂友面试的过程比我想的简单很多,简单地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师兄师姐根据自我介绍有针对性地提问。可能是我太话痨又抓不到重点,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还被催促了一次。我记得当时我被问了两个问题:你觉得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你觉得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面试时草草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不过回到寝室以后想了许久。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人对待自身的把握,知道你的优点在哪缺点在哪,如此才能扬长避短,如此才能天高海阔。但是直到现在,我还在想这两个问题,我仍然没有得出结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一大堆缺点里面最严重的是什么。但是去思考,总是有用的。不过,有惊无险,面试结束后两个小时,顺利收到了两个师姐的加好友申请,她们愿意给我推荐。
接下来就是面试和笔试了。在学堂发笔试题的那一天,我的邮箱出了一点问题,一直接收不到学堂的邮件。当时我非常着急,私戳了好几次给我推荐的师姐,师姐也耐心地帮我联系学监,查询了入围名单,幸运的是有我的名字。
笔试题是要求在一周之内完成,三道题;面试安排在笔试题下发那周的周末。我记得笔试的三道题分别有关人工智能、未来媒体形式、阅读计划。人工智能一直都是热点,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议也从未断歇;未来媒体形式需要你去思考传播的本质以及发展;而阅读计划可以体现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也正是学堂所自矜的三个词——科技、创意与领导力。面试题也是既有天马行空,又有脚踏实地。说起来面试是我最担心的环节,我面试的时候像走流程一样做完自我介绍开始回答中文问题,回答完中文问题开始回答英文问题,没有老师向我提问。面试结束刷朋友圈的时候发现,某某说到家乡的时候被老师问了啥啥啥,某某在中文问题的时候还被老师追问了啥啥啥,而我似乎与面试老师毫无互动。后来在学堂的群里吐槽的时候,彪哥突然冒泡“我一直都在看你啊,是你一直没有在看我”。不过,最后还是如愿以偿。
最后的机测大概就是玄学了吧,连续做一两百道关于性格方面的问题,做到后面真的让人开始怀疑人生。在机测的过程中慢慢也会让你有所想法吧,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擅长与不擅长,抉择与放弃,不过随心罢了。
最后我想说一句,来未来传播学堂吧,莫要辜负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