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一一杨绛
这一家三口,钱钟书先生具有研究学术的人的特点:严谨,呆板,可爱,“拙手笨";杨绛先生,就像钟书的评价,她是“最贤的妻,最オ的女",有オ,淡然,贤惠。而他们的女儿钱瑗,吃苦耐劳,有才华,努力,勤奋,孝顺。这一家子,相亲相爱,相扶相持,面对困苦,面对别离,甚至面对“文革”,始终以最平和的心态,最乐观的态度去迎接。其实正如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提到的: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这本书中,我所看到的他们一家,不是全国闻名的知识分子学术之家,他们只是平凡普通的、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一家三口。对他们而言,也许相聚,就是最好的了。每每捧起此书,都感动于他们的温馨,倾倒于他们的平实感人。人生起伏,悲欢离合,直至生离死别,都隐隐透露着“静”,也许,品味人生,真是“唯静不破”。
记得《我们仨》里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沦陷上海期间,饱经忧患,也见到世态炎凉。我们夫妇常把日常的感受,当做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这种滋味值得品尝,因为忧患孕育智慧……胜利后我们接触到各式各等的人。每次宴会归来,我们总有许多研究,种种探索,我们把所见所闻,剖析琢磨,“读通许多人,许多事,长了不少学问。”是啊,人世间,本来就雪中送炭的少,锦上添花的多。世态炎凉,也许是一种风气?
当人面对忧患时,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积极面对,乐观向上。对别人的帮助,要记在心中,有机会就报答。对不愿伸出援手的,也不心生怨愤。毕竟你落难了,帮你是情分,不帮你,却是本分。苦难,只当是上天给你一次机会,一次重新认识周遭人的机会,一次成长的机会。看尽人生百态,岂不乐哉?
广阔胸怀,让他们坦然面对生活的苦痛。不仅如此,他俩夫妻还酷爱看书,尤以钟书为甚,不论何时何地。“我们的阅读面很广。所以’人心惶惶’时,我们并不惶惶然。”总是觉得,读书,犹如上一件坚硬的铠甲,犹如带上一副高清的望远镜,犹如得到天空的青睐,鹰翔九天。读书,就是让你变得越来越优秀。让你在混乱而紧张的境况下,处之泰然。杨绛先生说:“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法国著名的批判主义作家福楼拜曾经说:“承受人生的唯一方式是沉溺于文学,如同无休止的纵欲。”读书,让我们如鱼得水,在享受读书快乐的同时,我们在书中可以经历很多别人的人生,轻轻松松走过别人走的路,获得别人用几年,几十年甚至辈子才能领悟的道理,受益匪浅,感受不样的人生,体会各种人生的酸甜苦辣成一一在我们如此短暂的一生中。
这样的夫妻,在他们的影响下,他们的子女又怎么会不出色呢?书中对他们的女儿阿圆着笔多,有一处地方让我最受触动:“我们知道阿瑷有了一个美好的家,虽然身处陋室,心上也很安适。”最重要的,往往不是身处何处,而是在于你的心态。
心若美好,身在陋室,心亦淡然
心若丑陋,身居天堂,心也不安。
心中有爱,心存感恩,心持善念,何处不悠然?何处无芳草?处处是桃源。
就是这样相依为命、爱书如命、心胸开阔的一家,却不断遭受分离之苦——生离和死别。就像文中提到过的: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オ有了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离不开一个抛物线,生活也是。当从顶点滑落,其实,不需要太久的时间。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同样道理,人间也没有单纯的痛苦。当从最低点滑过,事物总是朝上推进的,曙光不就越来越近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很清楚,坚牢物什,世间难觅。那么,何妨倾洒易散彩云霞,静待刹那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