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023年4月2日上午,凤凰引领·阅读分享会暨屯昌县新教育萤火虫亲子共读第197期活动在屯昌县新华书店三楼咖啡书屋如期举行。本期活动的主讲教师是屯昌县向阳中心小学,省级学科带头人符东岩老师,她给大家分享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走进清明一一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祖国优秀经典》。
本期活动由黄亚转老师主持。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符东岩老师在活动中,从清明节的由来、时间、 传统习俗以及与清明有关的诗词等方面,带领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祖国优秀经典。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风俗。
清明祭祖扫墓(《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绘画卷》)
清明节没有固定的日期,并不是每年的4月5日,它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今年的清明节恰好在4月5日。
我国为清明节特别设定了假期,2006年5月20日,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对清明节的重视。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呢 ?″
"扫墓!"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
清明节一直在我们的心中就是祭奠先祖的一个节日,其实清明节除了扫墓还有很多丰富有趣的习俗。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碰鸡蛋,插柳等一系列习俗。
清明节“致敬缅怀 踔厉前行”。清明节向英雄致敬!
有形的纪念碑可能会垮掉,但在我们心里的纪念碑却永远屹立!
逢盛世,更加感谢前辈;遇佳节,愈益思念亲人。
绿水悠悠,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红旗猎猎,争当新长征突击手。
请读一读与清明有关的诗句。
苏堤清明即事
(南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孩子们在符老师的指导下深情地朗诵着与清明节有关的诗词。中华文化优秀经典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中。
瞧,活动中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不仅在阅读中感受快乐,而且在与父母的共读中感受到温暖。
阅读是认知世界,吸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如何使孩子热爱读书,主动读书是我们每个家长都时刻关心的事。
亲子阅读是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亲子阅读中不光孩子建立起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其实对于我们家长来说也不失是一件陶冶情操,充实自己的有意义的事。
中华儿女文化情,
代代传承代代行,
你传承来我传承,
弘扬文化共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