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关于今天的语文课,霍老师开始敲黑板,讲重点了!快拿出小本本,睁大小眼睛,记一记吧!
3月6日语文课
课文8 静夜思
关于写字:(即田字格生字)
思:9画,上下结构。
写法指导:上收下放。书写时注意“田”字的竖在竖中线上,心字底略宽。卧钩是关键笔画。
床:7画,半包围结构。
写法指导:广的点和木的竖都在竖中线上,广字旁的横不宜过长。
前:9画,上下结构。
写法指导:要写得上紧下松,下面部分的“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光:6画,上下结构。
写法指导:上半部分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边的点和横。横在横中线上起笔,略往上扬。竖弯钩要紧贴着竖中线起笔。
低:7画,左右结构。
写法指导:注意左窄右宽,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
故:9画,左右结构。
写法指导:左右两部分宽窄相等,书写是要注意笔画间的穿插,尽量向中间靠拢,避免结构松散。注意反文和折文的区别,最后一捺要舒展。
乡:3画,独体字。
写法指导:两个撇折转折处基本对齐,第一个撇折在竖中线上起笔,第二个撇折略微上扬。
注意:1、卧钩写法,起笔先向右下,再向右,慢慢加重,钩前回一点,向上钩,钩画短,又尖。
2、反文和折文的区别。
折文(夂),共3笔。一笔撇,二笔横撇,三笔捺,其中第二笔“横撇”是一笔,不可以分开写。关于“折文旁”的字有,冬、夏、务、各、条、处、备、复等。
反文(攵),笔画共4笔。一笔撇,二笔横,三笔撇,四笔捺 。关于“反文旁”的字有,故、数、放、牧、收、攻、改、败、政、致、敌、效、散、教、敢等。
要求:1、能在书写本上正确书写汉字、拼音、笔顺。
2、了解每个字的构字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3、能够进行组词,并书写出组词,进行简单的口头造句。
拓展: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听写。如,思乡、床前、前后、月光、亮光、光明、高低、低处、故人、故乡、故事、家乡。
关于识字:(即火车道生字)
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
要求:1、采用多种方式识字,能够正确默写出拼音。
2、复习一个旧偏旁“心字底”。
“心字底”同偏旁的字有:思、忘、想、念。(多与思考、想念有关)
3、能够进行口头组词。
关于课文
1、题目解读。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即,在安静的夜晚思念着。
2、读诗,注意停顿。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的第一句】
1、描写夜深人静的景象。
2、理解“明月光”和“地上霜”的联系。
秋霜:接近地面的水蒸气或露水,遇冷结成白色的细粒叫“霜”,大都发生在秋天的夜里或清晨。
3、想象画面,说说诗句的意思。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地面上好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
【诗的第二句】
1、圈出一对反义词。“举头”和“低头”
2、模仿“举头”和“低头”的动作,体会作者“思故乡”。
3、整体感知:
这首诗描写了在(寂静的夜晚),诗人仰望窗外的(明月)想念(家乡)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要求:熟练背诵课文。
拓展:1、诗人李白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2、关于思乡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关于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他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诗歌近千首,被称为“诗仙”。
关于李白的古诗,我们学过《静夜思》、《赠汪伦》、《古朗月行》。
写在最后:
同学们,以上就是本节语文课的要点总结,同学们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掌握全了吗?可以试着进行听写和写话练习哟!火车道生字要能默写出拼音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