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投资构建投资组合的直接目标是,在低成本条件下选择少数且必要数量的企业构建一个能够代表全部上市公司的投资组合。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怎样选择企业才能构建能代表全部上市公司的投资组合;二是结合估值标准建立一个低成本的投资组合。估值标准将在第三章专门讨论,本章集中讨论怎样选择企业构建投资组合以及怎样调整投资组合,有关估值问题只讨论直接相关的内容。
运用概率抽样方法选择企业构建投资组合
大数投资构建组合的企业数量不需太多。虽然沪深300指数中的企业数量与全部上市公司相比数量有限,但对普通投资人而言仍然过多。
投资组合的动态调整
投资组合的动态调整主要体现在投资策略以及交易准则的具体操作中,此处主要讨论一些原则问题。
对现有组合中企业配置资金的增减操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个别行业的资金配置进行调整。按分层抽样法的要求,投资每个行业的资金占投资总额的比例一般不超过3%。组合构建过程中或组合构建完毕后,如果恰好某个行业企业的股票短时间上涨较快,比如股价上涨到一年时间内低点的100%,或者其市值占比达到投资余额的6%,此时可考虑卖出一半,将投资该行业企业的资金比例调低,占比调到3%的水平。这样的调整不仅将该行业企业资金配置比重降低,同时也降低了组合的投资成本。相反,如果投资组合中的一些行业的企业由于其估值水平没有达到较低水平,所配置资金占比较低,则需随着估值下降增加配置。
二是对组合投资占全部投资资金的比重进行调整。当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在平均估值水平以下且持续下跌时,应该不断买进那些估值更低的股票以相应增加投资组合的配置比重,直至平均市净率趋近1倍时,将投资组合占全部资金的比重调整到较高的水平,例如占比达到2/3或更高的水平。相反,当估值在平均水平以上逐步提高时,要逐步降低投资组合的配置比重,调低持有投资组合的成本。
一、以降低成本准则调整组合
降低成本准则是交易法则中的首要准则,是通过交易降低投资组合成本的重要途径,投资组合的动态调整应坚持这一准则,通过降低投资组合的成本提高收益水平。降低投资组合的投资成本,可以通过减少配置和增加配置两种方式实现。
一方面,市场价格上涨时,减少配置可降低投资组合的成本。例如,某个行业企业的股票配置占比达到3%时的平均价格为10元/股,如果其他企业股票价格没有显著上涨,而该企业股价上涨一倍至20元/股,配置占比至6%,此时减半卖出,投资成本可直接降至零。
另一方面,市场价格下跌时,增加配置可降低投资组合的成本。例如,投资总额为90万元,一个行业配置大约3万元。某行业中某企业的股票估值市净率为2倍时,价格为10元/股,配置占比大约为1%即1万元。如果短期股价下跌至7.5元/股,市净率降至1.5倍,则可以继续增加配置占比至大约2%即2万元。如果其股价继续下跌至5元/股,市净率降至1倍,则可以继续增加配置至大约3%即3万元。此时,该企业的平均配置成本为7.5元/股,比配置之初的投资成本有所降低。在后面的交易部分,我们还给出了另一种调整策略,例如同样投资总额为90万元,一个行业配置大约3万元。当某行业中某企业股票市净率为2倍时,价格为10元/股,此时配置大约占计划配置3万元的1/3即1万元,买入1000股,此后,股价每循环下跌20%至8元/股、6.4元/股、5.1元/股,分别买入1000股,所用资金分别为8000元、6400元、5100元,估值接近市净率1倍时,计划配置的3万元资金基本配置完毕,平均股价大约为7.5元/股。与前面随市净率降低增加资金配置的效果一样,但更加方便。
二、随价格波动顺势调整投资组合
三、结合市场估值水平调整投资组合
衡量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可以从两个标准考虑:一是市场平均估值水平。沪深股市过去长期的平均估值水平大约为市净率2.5倍和市盈率25倍。本书主张,估值向平均水平以下波动时,买入估值较低行业企业的股票,增加投资组合的配置比重;当估值向平均水平以上波动时,卖出估值较高行业企业的股票。二是市场结构性估值状况。市场有时整体估值并没有显著高估,但许多行业出现了高估的情况,那么构建组合时应选择那些没有高估的行业企业的股票。
1.以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为依据调整投资组合
以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为前提,应牢固树立的理念还包括: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较低时,应迅速构建完投资组合,包括选择足够数量的行业企业,以及投资组合配置资金占投资余额的比重达到相应标准。
有些人在市场整体依然高估时过早开始配置投资组合,这往往源于人们担心市场持续高估失去投资机会。从市场长期表现来看,这种担心大可不必。目前证券市场的实际表现是,市场波动更加频繁,上涨下跌周期缩短,例如,2004年年底到2017年年底的13年时间,沪深股市出现了四落四起的波动,平均3年多就完成了一个下跌上涨的波动周期,期间下跌时市场整体是低估的,沪深股市出现整体低估值的机会并不鲜见。也正因为有这样频繁的涨跌波动,上涨时及时减持配置,也容易获得相应的超额收益。
2.考虑市场结构性估值状况调整投资组合
以往的情况是,沪深股市整体高估,大多数行业股票同样高估;沪深股市整体估值不高,大多数行业股票估值也不高。鉴于上述情况,当时主张不要再配置已经高估的企业,同时继续持有尚没有高估的企业。
从我国沪深股市长期运行的结果看,高估市场投资收益低是一个令人警醒的历史事实。上证指数的基准日是1990年12月19日,基准日指数是100点,2017年底上证指数为3307.17点,27年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大约32倍,即是说1990年12月长期持有拟合全部沪市上市公司投资组合的投资人,27年长期持有组合的结果大约有32倍的收益。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深证指数的基准日是1994年7月20日,基准日指数是1000点,2017年底深证指数为11040.45点,22.5年的时间深证指数上涨了大约10倍。如果投资人23年前投资深市到目前大约只有10倍的收益,与投资沪市差异过大了吧!想到和看到这个结果,投资人应该有个通透的直观感觉才说得过去。